首页成语词典以杀止杀以杀止杀的故事

以杀止杀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ǐ shā zhǐ shā

基本解释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。

出处《商君书 画策》:“故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。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以杀止杀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以杀止杀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以当百清·李渔《比目鱼》第十四回:“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。及至两不相对,真个人强马壮,一以当百。杀得那些山贼,抱头而窜。”
一言以蔽之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\'思无邪。\'”
不丰不杀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器》:“孔子曰:‘礼不可不省也,礼不同,不丰,不杀。’”
不以为奇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3回:“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,大家亦都见惯,不以为奇。”
不以为然宋 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
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
不塞下流,不止不行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然则如之何而可也?曰:不塞不流,不止不行。”
不教而杀先秦 孔子《论语 尧曰》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
不知所以唐 张彦远《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》:“遽见追呼,不知所以。”
不随以止
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清·罗泽南《与蒋瀛海书》:“取古人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之道,鞭策自己身心,以调和其血气。”
严阵以待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
中道而止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》:“我求大法,岂可中道而止。”
举止不凡清 壮者《扫迷帚》第五回:“昨见二君举止不凡,询及栈主,始知兄即吴江卞某,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,敢问此位名姓?”
举止大方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一回:“若是正经的女子,见了人一样,不见人也是一样,举止大方,不轻言笑的,那怕他在街上走路,又碍甚幺呢?”
举止失措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8回:“睿闻知两处危急,举止失措,甚是惊慌。”
举止娴雅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一回:“更是性格敏慧,举止娴雅,浅笑微颦,丰华入目;承颜顺意,婉娈快心。”
举止自若《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》:“孝恭将发,与诸将宴集,命取水,忽变为血,在坐皆失色,孝恭举止自若。”
举止言谈唐·杜牧《罪言》:“山东之人,叛且三五世矣,今之后生所见,言语举止,无非叛也,以为事理正当如此,沈酣入骨髓,无以为非者。”
乐以忘忧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
习以为常《逸周书 常训》:“民生而有习有常,以习为常。”
事以密成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”
人以群分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
从一以终宋·文天祥《刘良臣母哀辞》:“呜呼,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,从一以终兮尚得正,其何悲!”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元·许名奎《忍经》:“尧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
令行禁止《逸周书 文传》:“令行禁止,王始也。”
以一当十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一而当十,十而当百,百而当千。”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,楚兵呼声动天,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。”
以一持万先秦 荀况《荀子 儒效》:“法先王,统礼义,一制度,以浅持博,以古持今,以一持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