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22 个句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qí wén guī jù奇文瑰句 | 瑰:珍奇。优美的文章。 | 《元史·胡长孺传》:“卓行危论,奇文瑰句。” |
xún zhāng zhāi jù寻章摘句 | 读书时只注意摘录一些漂亮词句;不作深入研究。也指写作时摘引、堆砌现成词句;缺乏创造性。寻:寻找;章:篇章;摘:摘抄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》:“屈身于陛下,是其略也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虽有余闲,博览书传历史,藉采奇异,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。” |
yí wén yì jù遗文逸句 |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。 | 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五》:“虽千古茫昧,理世玄远,遗文逸句,容或可寻,沿途隐显,方土可验。” |
duō shí zhāng jù掇拾章句 | 掇:拾取。摘取别人文章的句子。指东摘西抄地拼凑文章。 | |
diāo zhāng lòu jù雕章镂句 | 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。 | 唐 白居易《策林四 议文章碑碣词赋》:“今褒贬之文无核实,则惩劝之道缺矣;美刺之诗不稽政,则补察之义废矣。虽雕章镂句,将焉用之。” |
piàn cí zhī jù片词只句 | 同“片言只字”。 | 唐·司空图《题〈柳柳州集〉序》:“噫,后之学者褊浅,片词只句,未能自辨,已侧目相诋訾矣。” |
xián zhāng chě jù挦章扯句 | 寻求、摘取某些片断词句。 | 清·蒋湘南《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》:“挦章扯句……是又不知古人模拟之法。” |
zào yán chǒu jù躁言丑句 | 丑恶的言辞。躁,通“臊”。 |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奏启》:“若能辟礼门以悬规,标义路以植矩,然后逾垣者折肱,捷径者灭趾,何必躁言丑句,诟病为切哉!” |
jù zhì zì bǐ句栉字比 | 犹言逐字逐句仔细推敲。 | 清·仇兆鳌《<北诗详注>序》:“求其归宿所在,又从而句栉字比之,庶几得作者苦心于千百年之上。” |
diāo zhāng zhuó jù雕章琢句 | 琢:雕刻玉石。像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。 | 宋 俞文豹《吹剑录》:“此岂舒笺点翰,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!” |
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三句不离本行 | 本行:个人从事的行业。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。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每到一处,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,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。”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第十回:“我是业医的,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。” |
duàn zhāng jié jù断章截句 | 不顾上下文义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弯曲原意。断、截:割裂。 | 《宋史 选举志二》:“断章截句,破坏义理。” |
yuè zhāng xīng jù月章星句 | 形容文章优美,辞藻华丽。 | 元·马熙《摸鱼子》:“集词敬为先生寿,博得月章星句。” |
zhāng jué jù duàn章决句断 | 文章正确句子明了,不含糊其辞。 | 战国·宋·屈原《楚辞·天问叙》:“今则稽之旧章,合之经传,以相发明,为了符验,章决句断,事事可晓,俾后学者永无疑焉。” |
zì zhēn jù zhuó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》:“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,宋儒积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断非汉儒所及。” |
duàn zhāng zhāi jù断章摘句 | 裁断章节,取缀成文。亦有割裂全文,取其所需之意。 | 唐·李商隐《唐容州经略使〈元结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疾怒急击,快利劲果,出行万里,不见其敌;高歌酣颜,入饮于朝,断章摘句,如振如生。” |
zhāng jù zhī tú章句之徒 |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 | 见“章句小儒”。 |
huà bù tóu jī bàn jù duō话不投机半句多 | 彼此心意不同,谈话不能相契,干脆就沉默不言 | 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26回:“这日大家畅饮,正是‘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’,不知不觉,喝了个酩酊大醉。” |
jù zhēn zì zhuó句斟字酌 | 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,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。 | 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第一卷:“宋儒积一生精力,字斟句酌,亦断非汉儒所及。” |
qīng cí lì jù清词丽句 | 指清新美丽的词句。 | 唐 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五:“不薄今人爱古人,清词丽句必为邻。” |
lì jù qīng cí丽句清词 | 华丽清新的辞句。 | |
jù bǐ zì zhì句比字栉 | 见“句栉字比”。 | 清·钱谦益《宋子建<遥和集>序》:“宋子建尽取六代三唐之诗,句比字栉,继声属和,名之曰《遥和集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