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以象外的成语故事
拼音chāo yǐ xiàng wài
基本解释以:用法等同“于”。超脱于物象之外。形容诗文意境雄浑、超脱。也比喻置身世外,脱离现实的空想。
出处唐·司空图《诗品·雄浑》:“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超以象外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超以象外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以当百 | 清·李渔《比目鱼》第十四回:“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。及至两不相对,真个人强马壮,一以当百。杀得那些山贼,抱头而窜。” |
一蛇吞象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天问》:“一蛇吞象,厥大何如?” |
一言以蔽之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\'思无邪。\'” |
万象更新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如今正是初春时节,万物更新,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。” |
万象森罗 | 南朝 梁 陶弘景《茅山长沙馆碑》:“夫万象森罗,不离两仪所育。” |
不以为奇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3回:“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,大家亦都见惯,不以为奇。” |
不以为然 | 宋 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 |
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 | 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 |
不知所以 | 唐 张彦远《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》:“遽见追呼,不知所以。” |
不随以止 | |
丑事外扬 | |
世外桃源 | 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且喜已到松凤阁,这是俺的世外桃源。” |
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 | 清·罗泽南《与蒋瀛海书》:“取古人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之道,鞭策自己身心,以调和其血气。” |
严阵以待 | 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 |
中通外直 | 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 |
乐以忘忧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 |
九霄云外 | 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“太子也,你在这七宝盒中,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。” |
习以为常 | 《逸周书 常训》:“民生而有习有常,以习为常。” |
事以密成 | 《韩非子·说难》:“事以密成,语以泄败。” |
事出意外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3回:“那老姑子见宝玉来了,事出意外,竟象天上掉下个活龙来的一般,忙上来问好,命老道来接马。” |
人以群分 | 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” |
人心不足蛇吞象 | 元 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楔子:“人心不足蛇吞象,世事到头螳捕蝉。” |
仇人相见,分外明白 | 元 李致远《还牢末》第四折:“可不道仇人相见,分外明白。” |
仇人相见,分外眼明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六十八回:“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,径到大寨。宋江看了大喜,仇人相见,分外眼明。” |
仇人相见,分外眼睁 | 《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相公所见极是明理;只是仇人相见,分外眼睁,这几日何如好过!” |
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 | 谢扶民《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》:“仇人相见,分外眼红,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。” |
仇人见面,分外眼红 | 赖传珠《模范红五团的新荣誉》:“真是仇人见面,分外眼红。” |
从一以终 | 宋·文天祥《刘良臣母哀辞》:“呜呼,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,从一以终兮尚得正,其何悲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