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半壁河山半壁河山的故事

半壁河山的成语故事


拼音bàn bì hé shān

基本解释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。

出处清 钮琇《觚剩 虎林军营唱和》:“昊《怀古》四首《咏岳忠武》云:‘将军野战最知名,半壁河山一力撑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半壁河山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半壁河山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些半些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四回:“老实一句,‘打开板壁讲亮话’,这事一些半些,几十两银子的话,横竖做不来。”
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《鹗冠子·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;两耳塞豆,不闻雷霆。”
一叶迷山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世上这般双瞳如豆、一叶迷山的,以至糊涂下人,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!”
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《鹗冠子 天则》:“一叶蔽目,不见太山;两耳塞豆,不闻雷霆。”
一年半载元 杨梓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二折:“老将军,你且耐心者。不过一年半载,众公卿保奏你回朝也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一支半节梁启超《新民说》第八节:“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,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,明也。”
一斑半点宋·胡宏《胡子知言·复义》:“天命之谓性,流行发见于日用之间,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,窥见一斑半点,而执认己意,以为至诚之道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六七:“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,见得这些,所以不到极处也。”
一时半刻元 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》:“才离了一时半刻,恰便似三暑十霜。”
一言半辞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,天下莫不闻。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!”
一鳞半爪唐 高仲武《中兴间气集 苏涣》:“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,上广州李帅,其文意长于讽刺,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。”
万水千山宋 宋徽宗《燕山亭 见杏花作》词:“天遥地远,万水千山,知他故宫何处?”
不到黄河心不死清 蒋士铨《空谷香 虎穷》:“我一路何等劝你,你这样人,不到黄河心不死,还说什么亲戚!”
不废江河唐 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二:“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
不识庐山真面目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不识泰山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师父如此高强,必是个教头。小儿有眼不识泰山。”
丘山之功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故乃建秋山之功,享不訾之禄。”
丛山峻岭吴运铎《把一切献给党 在矿井里》:“煤矿的空中索道,越过了丛山峻岭。”
东山之志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虽受朝寄,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”
东山再起唐 杜甫《暮秋……呈苏涣侍御》:“无数将军西第成,早作丞相东山起。”
东山高卧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卿累违朝旨,高卧东山。”
中山狼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子系中山狼,得志便猖狂。”
中河失舟,一壶千金《遏冠子·学问》:“中河失船,一壶千金,贵贱无常,时使物然。”
临河羡鱼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林训》:“临河而羡鱼,不若归家织网。”
举鼎拔山明·张四维《双烈记·虏骄》:“王基霸业今朝定,举鼎拔山盖世强。”
义山恩海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忆母》:“欣然便周全助路费,召共居,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。”
九江八河《四游记·灵耀分龙会为明辅》:“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:‘当年五月二十五日,起分龙会,会集九江八河、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。’”
乡壁虚造汉 许慎《<说文解字>序》:“故诡更正文,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,变乱常行,以耀于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