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
成语分析
基本解释指有才干、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、学识少的人请教。
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,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,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yǐ néng wèn yú bù néng,yǐ duō wèn yú guǎ
注音一ˇ ㄋㄥˊ ㄨㄣˋ ㄩˊ ㄅㄨˋ ㄋㄥˊ,一ˇ ㄉㄨㄛ ㄨㄣˋ ㄩˊ ㄍㄨㄚˇ
感情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爱不释手(意思解释)
- 以柔克刚(意思解释)
- 步调一致(意思解释)
- 牵强附会(意思解释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释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释)
- 饮鸩止渴(意思解释)
- 破镜重圆(意思解释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释)
- 无所不为(意思解释)
- 只争朝夕(意思解释)
- 克敌制胜(意思解释)
- 宾至如归(意思解释)
- 欢声雷动(意思解释)
- 与世长辞(意思解释)
- 安家落户(意思解释)
- 因循守旧(意思解释)
- 投机倒把(意思解释)
- 仗势欺人(意思解释)
- 大义灭亲(意思解释)
- 骄奢淫逸(意思解释)
- 面黄肌瘦(意思解释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释)
- 谦谦君子(意思解释)
- 天府之国(意思解释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释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释)
- 品头论足(意思解释)
- 妻离子散(意思解释)
- 显山露水(意思解释)
※ 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的意思解释、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是什么意思由旁听词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不做,二不休 | 原意是要么不做,做了就索兴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,就索兴做到底。 |
一不扭众 |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。 |
一丝不乱 | 一点也不紊乱。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。 |
一丝不挂 | 原为佛家语;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。现形容赤身裸体。 |
一丝不苟 | 苟:苟且。丝毫也不马虎。形容办事极为认真。 |
一个巴掌拍不响 |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。 |
一事不知 | 见“一物不知”。 |
一以当百 | 一人抵过百人。极言勇猛。 |
一动不动 | 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。 |
一动不如一静 |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,还是不做为好。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 |
一去不复返 | 复:重复。返:回来。一去就不再回来了。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;不再重现。 |
一去不返 | 返:回来。一去就不再回来了。 |
一叶蔽目,不见泰山 | 蔽:遮挡;泰山:山名。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。 |
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 | 蔽:遮。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。 |
一声不吭 | 一句话也不说。 |
一字不差 | 一个字也没有更改,与原文雷同。也指一个字也不错。 |
一字不落 | 落:丢下。指整篇文章都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或背诵。 |
一客不烦两家 | 烦:烦劳,麻烦。一个人全部承担,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。 |
一客不烦二主 | 一个人全部承担,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。 |
一尘不染 | 原为佛教用语。佛家把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叫做“六尘”;说道者不为六尘所玷污;保持心地清静。形容不受坏思想、坏作风的沾染和腐蚀。也形容环境清静整洁。 |
一年之计在于春 | 要在一年(或一天)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,为全年(或全天)的工作打好基础。 |
一成不变 | 成:制定;形成。一经形成;永不改变。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。 |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| 蔽:遮盖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。 |
一文不名 | 一文钱都没有(名:占有)。形容非常贫困。 |
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 | 一天不见,就好象过了三年。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。 |
一毛不拔 |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。形容为人十分吝啬;自私。 |
一毫不取 | 一毫:一根毫毛,比喻极小的事物。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。形容为人廉洁,不沾便宜。 |
一渊不两蛟 | 比喻两雄不能并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