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32 个犬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pēng quǎn cáng gōng烹犬藏弓 | 犹烹狗藏弓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狡兔死,良狗烹;高鸟尽,良弓藏;敌国破,谋臣亡。” |
yuè quǎn fèi xuě粤犬吠雪 | 两广很少下雪,狗看见下雪就叫。比喻少见多怪。 | 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前六七年,仆来南,二年冬,幸大雪,逾岭被南越中数州。数州之犬,皆苍黄吠噬,狂走者累日,至无雪乃已。” |
zhí quǎn fèi yáo跖犬吠尧 | 桀的犬向尧狂吠。比喻各为其主。 | 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它也。” |
mù tù gù quǎn目兔顾犬 |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。比喻及时补救。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。” | 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。” |
jī quǎn bù níng鸡犬不宁 | 宁:安宁。连鸡狗都不得安宁;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。 | 唐 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哗然而骇者,虽鸡狗不得宁焉。” |
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,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 |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,不互通音讯。 | 《老子》: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 |
jī quǎn sāng má鸡犬桑麻 | 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。 | 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3回:“又走了一里多路,是一个乡镇了,田里种着菜,篱笆里栽着花,大有‘鸡犬桑麻’光景。” |
jī quǎn jiē xiān鸡犬皆仙 |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,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,鸡和狗吃了,也都升天了。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,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。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道虚》:“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,天下并闻,当时并见,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,鸡犬升天者。” |
táo quǎn wǎ jī陶犬瓦鸡 | 陶土做的狗,泥土塑的鸡。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。 | 南朝 梁 萧绎《金缕子 立言上》:“夫陶犬无守夜之警,瓦鸡无司晨之益。” |
quǎn yá xiāng cuò犬牙相错 | 错:错落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,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。也比喻情况复杂,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中山靖王传》:“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,先帝所以广封连城,犬牙相错者,为盘石宗也。” |
quǎn yá yīng zhǎo犬牙鹰爪 | 喻善攫取的手段。 | 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征利》:“我这生财妙手,从来会抓,岂仗你犬牙鹰爪,才能做家。” |
yī quǎn fèi yǐng,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 | 吠:狗叫。比喻随声附和,没有主见,凑热闹。 | 梁启超《新民说》第九节:“谚曰:‘一犬吠影,百犬吠声’,悲哉!” |
xiào quǎn mǎ lì效犬马力 | 效劳的谦词。意思是效犬马之劳。 | 《水浒传》第八二回:“臣旧岁统率大军前去征进,非不效犬马力,奈缘暑热,军士不伏水土。” |
jiàn tù gù quǎn见兔顾犬 | 看到了兔子,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。比喻动作虽稍迟,但赶紧想办法,还来得及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。” |
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,mò zuò lí luàn rén宁为太平犬,莫作离乱人 | 宁:宁愿;莫:不。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,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。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忙忙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漏网之鱼……正是:宁为太平犬,莫作离乱人!” |
quǎn mǎ liàn zhǔ犬马恋主 | 喻臣下眷怀君上。 | 三国·魏·曹植《上责躬应诏诗表》:“踊跃之怀,瞻望反侧,不胜犬马恋主之情。”南朝·宋·鲍照《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》诗:“狐涂怀窟志,犬马恋主情。” |
shǔ quǎn fèi rì蜀犬吠日 | 蜀:四川省的简称;吠:狗叫。原意是四川多雨,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,出太阳就要叫。比喻少见多怪。 | 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屈子赋曰:‘邑犬群吠,吠所怪也。’仆往闻庸蜀之南,恒雨少日,日出则犬吠。” |
fēi yīng bēn quǎn飞鹰奔犬 | 同“飞鹰走狗”。 | 唐·柳泽《上睿宗书》:“或打球击鼓,比周伎艺;或飞鹰奔犬,盘游薮泽。” |
sàng jiā zhī quǎn丧家之犬 | 失去主人家的狗。比喻失去靠山;无处投奔的人。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47回:“忙忙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漏网之鱼。” |
quǎn mǎ zhī liàn犬马之恋 | 比喻臣子眷恋君上。 | 唐 刘禹锡《苏州谢上表》:“江海远地,孤危小臣。虽雨露之恩,幽遐必被;而犬马之恋,亲近为荣。” |
quǎn yá xiāng lín犬牙相临 | 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地相连接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汉兴以来诸侯年表》:“汉郡八九十,形错诸侯间,犬牙相临,秉甚厄塞地利。” |
shēng sè quǎn mǎ声色犬马 | 声:歌舞;色:女色;犬:养狗;马:骑马。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。 | 宋 苏辙《龙川别志》上卷:“不然,血气方刚,若不留意声色犬马,则土木、甲兵、祷祠之事作矣。” |
jià quǎn zhú quǎn嫁犬逐犬 | 谓出嫁女子唯夫是从。 | 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逼嫁》:“却不道嫁犬逐犬,切莫要看样画葫芦,又把那别新郎的铺盖卷。” |
yīng quǎn sāi tú鹰犬塞途 | 鹰犬: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猎犬,比喻爪牙;塞:堵塞;途:道路。坏人的爪牙塞满道路。 | 鲁迅《伪自由书·文章与题目》:“这是后来和现在的话,当时可不然,鹰犬塞途,干儿当道,魏忠贤不是活着就配享了孔庙么?” |
huà hǔ lèi quǎn画虎类犬 | 画虎画得像只狗。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;弄得不伦不类。 | 唐 刘知幾《史通 六家》:“观其所述乃似《孔子家语》、临川《世说》,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。” |
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画虎不成反类犬 | 比喻模仿不到家,反而不伦不类。同“画虎不成反类狗”。 | 唐 刘知幾《史通 六家》:“如君懋《隋书》,虽欲祖述商周,宪章虞夏,观其所述乃似《孔子家语》、临川《世说》,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。” |
quǎn mǎ zhī xīn犬马之心 | 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。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:“臣窃不胜犬马心,昧死愿陛下诏有司,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。” |
jiǎo tù sǐ,liáng quǎn pēng狡兔死,良犬烹 | 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。同“狡兔死,良狗烹”。 |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三回:“吾闻‘狡兔死而良犬烹’。敌国如灭,谋臣必亡。” |
quǎn yá jiāo cuò犬牙交错 | 错:杂、交叉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;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。也比喻情况复杂;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。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中山靖王传》:“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,先帝所以广封连城,犬牙相错者,为盘石宗也。” |
quǎn jì hú zōng犬迹狐踪 | 喻低弱的身手。 | 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,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。” |
jī quǎn bù jīng鸡犬不惊 | 连鸡狗都没受到惊扰。形容行军纪律严明;也指相安无事。 | 宋 彭龟年《寿张京甲十首(其八)》:“翁见一笑大欢足,鸡犬不惊仁意多。” |
jī quǎn xiāng wén鸡犬相闻 | 指人烟稠密。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乐其俗。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