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27 个登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dēng fēng zào jí登峰造极 | 登:上;峰:山顶;造;达到;极:最高点。攀登到山峰的顶点。比喻学问、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。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。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文学》:“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?然陶练之功,尚不可诬。” |
huā bù lēng dēng花不棱登 | 形容颜色杂而乱。 | |
gāo bù kě dēng高不可登 | 登:升,上。高得不能到达。形容难以达到。也形容人高高在上,使人难接近。 | 汉·陈淋《为曹洪与魏文帝书》:“且夫墨子之守,萦带为垣,高不可登。” |
xíng yuǎn bì zì ěr,dēng gāo bì zì bēi行远必自迩,登高必自卑 | 自;从;迩:近;卑:低下。走远路必须要从近处开始,登高必须从低处开始。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 |
píng bù dēng tiān平步登天 | 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滞色已开,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,平步登天。” |
nián gǔ bù dēng年谷不登 | 年谷:一牛收获的谷物;登:成熟,完成。指年成很差,荒年。 | 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岁凶,年谷不登。” |
dēng tái bài jiàng登台拜将 | 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。同“登坛拜将”。 | 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这沥泉原是神物,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。” |
xué rú dēng shān学如登山 | 学习象登山一样。比喻要努力攀登,逐步提高。 | 三国 魏 徐干《中论 上 治学》:“夫听黄钟声,然后知缶之细,视衮龙之文,然后知被褐之陋,涉庠序之教,然后知不学之困。故学者如登山焉,动而益高。” |
dēng gāo zì bēi登高自卑 |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。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 |
dēng shān bù lǐng登山踄岭 | 踄:同“步”,蹈,走。形容长途跋涉,路途辛苦。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8回:“我那顽徒,俱是山野庸才,只会挑包背马,转涧寻波,带领贫僧登山踄岭。” |
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登大雅之堂 |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 |
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无事不登三宝殿 | 比喻没事不上门。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》:“白娘子道:‘无事不登三宝殿,去做什么?’” |
bù dēng dà yǎ不登大雅 | 大雅:高贵典雅。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 | 见“不登大雅之堂”。 |
dēng gāo néng fù登高能赋 | 赋:写作。登得高,看得远,能够描绘形状,铺陈事势。指国家的有用人才。 | 《诗经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:“终然允臧。”毛亨传:“升高能赋……可以为大夫。” |
dēng shān mò lǐng登山蓦岭 | 蓦:超越。形容长途跋涉,路途辛苦。 | 明·无名氏《大劫牢》第三折:“今日亲将头领差,登山蓦岭践尘埃。” |
cóng shàn rú dēng从善如登 | 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,比喻学好很难。 | 《国语 周语下》:“谚曰: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”韦昭注:“如登,喻难;如崩,喻易。” |
dēng gāo bì zì bēi,xíng yuǎn bì zì ěr登高必自卑,行远必自迩 | 卑:低;迩:近。登高山须从低处开始,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。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,循序渐进。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 |
bù néng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能登大雅之堂 | 形容不够文雅。 | |
dēng táng rù shì登堂入室 | 堂:古代宫室的前厅;室:古代宫里的后屋。登上厅堂;再进入内室。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;循序渐进;达到了高深的地步。也作“升堂入室”。 | 宋 吴坰《五总志》:“如徐师川、余荀龙、洪玉父昆弟、欧阳元老,皆黄门登堂入室者,实自足以名家。” |
dēng gāo qù tī登高去梯 | 攀登到高处后把梯子拿掉。表示已无退路。 | 《孙子 九地》:“帅与之期,如登高而去其梯。” |
hóng bù lēng dēng红不棱登 | 令人生厌的红色。 | |
dēng tán bài jiàng登坛拜将 |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。 | 唐 杨炯《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,登坛拜将,授钺行师。” |
zhuó jī dēng shān着屐登山 | 屐:木头鞋。穿着木头鞋登山。形容历尽艰辛。 | 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寻山陟岭,必造幽峻,岩嶂千重,莫不备尽。登蹑常着木屐,上山则去前齿,下山去其后齿。” |
jié zú xiān dēng捷足先登 | 登:方言“得来”的合音。脚步快的先得到。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。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 |
dēng mù qiú yú登木求鱼 | 登:攀;木:树。爬到树上找鱼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对,无法达到目的。 | 宋·苏辙《次韵吴厚秀才见录》:“登木求鱼知我掘,循巢觅兔笑君疏。” |
fěn mò dēng chǎng粉墨登场 | 粉墨: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。指化装后登台演戏。比喻乔装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台。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戏一样活动。 | 清 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 清勤堂随笔》:“粉墨登场,所费不赀。致滋喧杂之烦,殊乏恬适之趣。” |
bù bù dēng gāo步步登高 | 一步一步地向高处登。比喻不断上升。也形容官运亨通;连续得到提升。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:“他只会从空放下,不会步步登高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