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亡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42 个亡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zhì luàn cún wáng治乱存亡安定、祸乱、存续、灭亡,指国运的各种情况。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察微》:“治乱存亡,则不然,如可知,如可不知;如可见,如可不见。故智士贤者,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。”
wáng hún sàng pò亡魂丧魄形容非常惊慌恐惧或心神不宁。《孤本元明杂居 打董达》第二折:“哥哥你宽肺腑,休间阻,我教他亡魂丧魄,认个贤。”
pò jiā wáng guó破家亡国国家覆灭、家庭毁灭。唐 杜牧《隋苑(红霞一抹广陵春)》诗:“却笑丘墟隋炀帝,破家亡国誊谁人?”
wáng yuán huò mù亡猿祸木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历中,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杀之。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后因以“亡猿祸木”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。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历中,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杀之。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
wáng yáng bǔ láo亡羊补牢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duō cáng hòu wáng多藏厚亡厚:大;亡:损失。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,引起众人的怨恨,最后会损失更大。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是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”
jiā pò rén wáng家破人亡家园被毁;亲人死亡。形容家庭惨遭不幸。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》:“师曰:‘家破人亡,子归何处?’”
rén qín jù wáng人琴俱亡俱:全,都;亡:死去,不存在。形容看到遗物,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。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伤逝》:“弦既不调,掷地云:‘子敬子敬,人琴俱亡!’恸绝良久,月余亦卒。”
wáng mìng zhī tú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《周书 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wáng kě nài hé亡可奈何无可奈何。谓只能如此,没有别的办法。
shī mǎ wáng yáng失马亡羊泛指祸福得失。明·单本《蕉帕记·揭柬》:“耳不闻斩蛇逐鹿,口不言失马亡羊,一任他桑田变海,海变桑田。”
sǐ wáng zhěn jiè死亡枕藉枕藉:纵横相枕而卧。形容死的很多。朱自清《执政大屠杀记》:“那时前后都有枪弹,人多门狭,前面的枪又极近,死亡枕藉。”
sǐ wáng wú rì死亡无日无日:没有多少日子。死期将近。《旧唐书·李密传》:“今兵众既多,粮无所出,若旷日持久,则人马困弊,大敌一临,死亡无日矣!”
guó pò jiā wáng国破家亡国家被分割;家室被毁灭。晋 刘琨《答卢谌书》:“国破家亡,亲友雕残。”
wáng zài dàn xī亡在旦夕旦:早晨;夕:晚上。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。《元史·外夷传一·高丽》:“大军已驻乎心腹,鼎鱼幕燕,亡在旦夕。”
wēi jí cún wáng zhī qiū危急存亡之秋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。
wáng guó zhī shēng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。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亡国之声,不可遂也。”
wáng lì zhuī zhī dì亡立锥之地亡:无;立锥:插锥子。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极其贫困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富者田连阡陌,贫者亡立锥之地。”
wáng guó pò jiā亡国破家国家覆灭、家庭毁灭。汉 桓宽《盐铁论 相刺》:“屈原行吟泽畔,曰:‘安得皋陶而察之!’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,任能以治国,然牵于流说,惑于道谀,是以贤圣蔽掩,而谗佞用事,以此亡国破家,而贤士饥于岩穴也。”
tiān xià xīng wáng,pǐ fū yǒu zé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国家的兴盛或衰亡,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。清 顾炎武《日知录 正始》:“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耳矣。”
zì qǔ miè wáng自取灭亡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。《阴符经》下卷:“沉水入火,自取灭亡。”
guó jiā jiāng wáng,bì yǒu yāo niè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妖孽:妖魔鬼怪。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。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”
wáng yáng dé niú亡羊得牛丢掉羊,得到牛。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亡羊而得牛,则莫不利失也。”
zhì luàn xīng wáng治乱兴亡安定、祸乱、兴盛、灭亡,指国运的各种情况。《周书·苏绰传》:“衰弊则祸乱交兴,淳和则天下自治。治乱兴亡,无不皆由所化也。”
rén wáng zhèng xī人亡政息亡:失去,死亡;息:废,灭。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,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
wù zài rén wáng物在人亡人死了,东西还在。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,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。宋·曾会《重登潇湘楼》诗:“物在人亡空有泪,时殊事变独伤心。”
niǎo wéi shí wáng鸟为食亡鸟儿为了吃食而死。比喻人为了名利而丧失生命。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13回:“‘人为财死,鸟为食亡。’当时袁伯珍听得这些话,便要从此发一宗洋财。”
jiù wáng tú cún救亡图存拯救祖国的危亡;谋求民族的生存。《鬼谷子 中经》:“圣人所贵道微妙者,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,救亡使存也。”
qīn nì wú jiàn亲昵亡间亲昵:很亲近;亡:通“无”。形容关系十分密切,没有丝毫隔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萧望之传赞》:“萧望之历位将相,藉师傅之恩,可谓亲昵亡间。及至谋泄隙开,谗邪构之,卒为便嬖宦竖所图,哀哉!”
míng cún shí wáng名存实亡名义上还有;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。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》:“惑主不然,计其入不计其出,出虽倍其入,不知其害,则是名得而实亡。”
wáng guó zhī yīn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”
chún wáng chǐ hán唇亡齿寒亡:没有。嘴唇没有了;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比喻两者关系密切;相互依存;利害相关。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
wáng guó nú亡国奴指已经亡国或所在国土被侵占、受外国侵略者奴役的人。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,除了反抗,再没有出路。”
zāng gǔ wáng yáng臧穀亡羊《庄子·骈拇》载,臧、穀二人牧羊,臧挟策读书,穀博塞以游,皆亡其羊。后因以为典,喻事不同而实则一。宋 苏轼《和刘道原〈咏史〉》:“仲尼忧世接舆狂,藏穀虽殊竟两亡。”
qí lù wáng yáng歧路亡羊亡:丢失。在岔道上跑丢了羊。比喻人生道路复杂;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;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。《列子 说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”
wēi jí cún wáng危急存亡危急:危险而紧急。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。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今天下三分,益州罢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
jìn tuì cún wáng进退存亡前进、后退、生存、死亡。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。《周易 乾》:“知进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!”
chǐ wáng shé cún齿亡舌存亡:脱落,不存在。牙齿都掉了,舌头还存在。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,柔软的常能保全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敬慎》:“夫舌之存也,岂非以其柔耶?齿之亡也,岂非以其刚耶?”
dé rén zhě chāng,shī rén zhě wáng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人:指人心。得人心的就能兴隆,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。唐·李观《项籍故里碑铭序》:“至如谋于汉者,昔其臣也,公实弃之;兵于汉者,亦其将也,公不庸之。故曰:‘得人者昌,失人者亡。’”
qǔ luàn cún wáng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。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,保全将亡的国家。
wáng hún shī pò亡魂失魄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,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。”
wáng hún sàng dǎn亡魂丧胆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。明 无名氏《破天阵》:“杀匈奴亡魂丧胆,保家邦万载咸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