凡胎浊骨的成语故事
拼音fán tāi zhuó gǔ
基本解释指人间普通的,平庸的人。
出处元·无名氏《村乐堂》第一折:“我和这等愚眉肉眼难相瞅,凡胎浊骨难相守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凡胎浊骨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凡胎浊骨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将功成万骨枯 | 唐·曹松《已亥岁感事》诗:“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” |
不同凡响 | 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四章:“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,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。” |
不知凡几 | 清 顾炎武《钱粮论上》:“其逃亡或自尽者,又不知凡几也。” |
丰肌秀骨 | 宋 袁去华《山花子》词:“雾阁云窗别有天,丰肌秀骨净娟娟。独立含情羞不语,总妖研。” |
举世混浊 | 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 |
举例发凡 | 晋 杜预《<春秋经传集解>序》:“其发凡以言例,皆经国之常制。” |
举止不凡 | 清 壮者《扫迷帚》第五回:“昨见二君举止不凡,询及栈主,始知兄即吴江卞某,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,敢问此位名姓?” |
乞骸骨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“充国乞骸骨,赐安车驷马。” |
亲如骨肉 | 江耀辉《红军鞋》:“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十分难过,舍不得离开那里的亲如骨肉的人民群众。” |
仙凡路隔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揉着眼睛,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,可是‘仙凡路隔’了。” |
仙风道骨 | 唐 李白《大鹏赋序》:“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,谓余有仙风道骨,可与神游八极之表。” |
以骨去蚁 | 南朝·梁元帝《金楼子·立言下》:“以骨去蚁,蚁愈多;以鱼驱蝇,蝇愈至。” |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 |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积羽沉舟,群轻折轴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” |
伤筋动骨 | 元 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打的来伤筋动骨,更疼似悬头刺股。” |
傲骨嶙嶙 | 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叶生》:“行踪落落,对影长愁;傲骨嶙嶙,搔头自爱。” |
入骨相思 | 五代 温庭筠《新添声杨柳枝 二》词:“井底点灯深烛伊,共郎长行莫围棋。玲珑骰子安红豆,入骨相思知不知?” |
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 | 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 |
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 |
凡偶近器 | 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下·边让》:“使让生在唐虞,则元凯之次,运值仲尼,则颜冉之亚,岂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!” |
凡夫俗子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瞧我这凡夫俗子,不能交通神明,所以梦都没有一个。” |
凡夫肉眼 | 《法华经》:“凡夫浅识,深著五欲。” 唐·玄奘译《赞弥勒四礼文》:“凡夫肉眼未曾识,为现千尺一金躯。” |
凡桃俗李 | 明·王冕《题墨梅图》:“凡桃俗李争芬芳,只有老梅心自常。” |
凡胎俗骨 | 明·无名氏《蕉帕记》第三出:“向来偏觅多人,皆系凡胎俗骨,无可下手。” |
刮骨去毒 | 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传》:“矢镞有毒,毒入于骨,当破肩作创,刮骨去毒,然后此患乃除耳。” |
刳胎焚夭 | 《尸子·明堂》:“夫士不可妄致也,覆巢破卵,则凤凰不至焉;刳胎焚夭,则麒麟不往矣。” |
刻肌刻骨 | 三国 魏 曹植《上责躬诗表》:“刻肌刻骨,迫思罪戾,昼分而食,夜分而寝。” |
刻骨铭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 |
刻骨镂心 | 孙犁《秀露集 戏的梦》:“我见到和听到的,亲身体验到的,甚至刻骨镂心的,是另一种现实,另一种生活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