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泪盈襟的成语故事
拼音xuè lèi yíng jīn
基本解释血泪:悲痛的眼泪;盈:满。眼泪流湿了衣襟。形容非常悲痛。
出处唐·白居易《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》:“遂置笏伏陛,极言是非,血泪盈襟,词竟不屈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血泪盈襟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血泪盈襟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 |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大概圣人做事,如所谓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,直是恁地。” |
一腔热血 | 明·吾丘瑞《运甓记·问卜决疑》:“胡骑猖狂,中原无主,一腔热血,无以自效。” |
一针见血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郭玉传》:“一针即瘥。” |
三盈三虚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讲瑞》:“少正卯在鲁,与孔子并,孔子之门三盈三虚,唯颜渊不出。” |
不惜血本 | 王朔《谁比谁傻多少》:“为了不让顾客恐惧,我们是不惜血本。” |
以血偿血 | 鲁迅《忽然想到》:“倘有敌人,我们就早该抽刃而起,要求‘以血偿血’了。” |
伏尸流血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:“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,故圣王重行之。” |
保泰持盈 | 《明史 孝宗纪赞》:“孝宗儿能恭俭有制,勤政爱民,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,用使朝序清宁,民物康阜。” |
保盈持泰 | 参见“保泰持盈”。 |
催人泪下 | 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八章:“实在是万岁爷的祭文催人泪下,奴才们实在忍不住了……” |
兵不血刃 | 先秦 荀况《荀子 议兵》:“故近者亲其善,远方慕其义,兵不血刃,远迩来服。” |
军不血刃 | 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为后帝伐魏诏》:“故鸣条之役,军不血刃,牧野之师,商人倒戈。” |
冷血动物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,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,蠕蠕欲活。” |
刀光血影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五章一:“武汉三镇,自北伐以来,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。” |
刀刀见血 | 古立高《隆冬》:“口尖舌利,刀刀见血,把人们的火都拱起来了。” |
剖肝泣血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臣出身为国,破家立事,至乃怀忠获衅,抱信见疑,昼夜长吟,剖肝泣血。” |
叩心泣血 | 《宋书 武帝纪上》:“裕等所以叩心泣血,不遑启处者也。” |
含血喷人 | 清 李玉《清忠谱 叱勘》:“你不怕刀临头颈,还思含血喷人。” |
吸血鬼 | |
呕心沥血 | 唐 韩愈《归彭城》诗:“刳肝以为纸,沥血以书辞。” |
呕心滴血 | 清·秋瑾《精卫石·序》:“余愿呕心滴血以拜求之,祈余二万万女同胞无负此国民责任也。” |
哭眼擦泪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再说大喜的事,这么哭眼擦泪的,是为什么呢?” |
啮血为盟 | 揆郑《哀政闻社员》:“杨度初时,倡言排满,与黄兴、刘揆一啮血为盟,图为刺客,将赫然革命之健者。” |
啮血沁骨 | 清·顾嗣立《元诗选·丁孝子鹤年》:“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,病死……啮血沁骨,棺敛以葬。” |
器小易盈 | 三国 魏 吴质《在元城与魏太子笺》:“小器易盈,先取沉顿。” |
声泪俱下 | 《晋书 王彬传》:“音辞慷慨,声泪俱下。” |
头破流血 | 宋·刘彦明《敦煌实录》:“贼欲破棺,撰叩头、数请,头破流血,贼义而释之,由是显名。” |
头破血流 | 唐 吕道生《定命录 桓臣范》:“其如果偷两千而去,至徐州界,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