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石为徒的成语故事
拼音mù shí wéi tú
基本解释徒:同类。与树木石头为伴。指寄情山水,不问世事。
出处《新唐书·柳宗元传》:“用是更乐暗默,与木石为徒,不复致意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木石为徒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木石为徒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吐为快 | 谌容《真真假假》:“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,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。” |
一块石头落地 | |
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 |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郭先生,自古‘一斗米养个恩人,一石米养个仇人’,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!” |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31回:“你这个泼怪,岂知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,父子无隔宿之仇!” |
一草一木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应劭传》:“春一草枯则为灾,秋一木华亦为异。” |
一言为定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贾琏笑道:‘你我一言为定。只是我信不过二弟,你是萍踪浪迹,倘然去了不来,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。’” |
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儿,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,只恐没处走。’” |
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 | 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 |
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 | 《南齐书 王敬则传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,汝父子唯应急走耳。” |
三折股为良医 | 唐·欧阳詹《送洪孺卿赴举序》:“三折股为良医。予五升词扬,四遭渏摭,是以窃知乎之则。” |
三折肱为良医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知为良医。” |
下井投石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二回:“他一见宪眷比从前差了许多,晓得其中一定有人下井投石,说他的坏话。” |
不为五斗米折腰 | 《晋书 陶潜传》:“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” |
不以为奇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3回:“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,大家亦都见惯,不以为奇。” |
不以为然 | 宋 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 |
不分玉石 | 清 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向非君侯来,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。” |
不得已而为之 | 宋·辛弃疾《九议》:“岁币郊祀之费,是不得已而为之者。” |
不法之徒 | 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11回:“而今我国大清,焉有这样不法之徒?” |
不相为谋 | 春秋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’” |
不知所为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桓子不知所为。” |
不贪为宝 | 《左传 襄公十五年》,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,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。 |
不足为奇 | 宋 毕仲游《祭范德孺文》:“人乐其大而忘其私,不然则公不足为奇。” |
不足为怪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主帅差矣!输赢胜败,兵家常事,不足为怪。” |
不足为意 | 明 张居正《答郑范溪》:“公但自信此心,秉公任直,纷纷之言,不足为意。” |
不轨之徒 | 《晋书·刘颂传》:“虽有所犯,轻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,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众听,因名可乱,假力取直,故清议益伤也。” |
与人为善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 |
与草木俱朽 | 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篇》:“身与草木俱朽,声与日月并彰。” |
与草木俱腐 | 《新唐书·高俭窦威传赞》:“古来贤豪,不遭兴运,埋光铲采,与草木俱腐,可胜咤哉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