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拼命三郎拼命三郎的故事

拼命三郎的成语故事


拼音pīn mìng sān láng

基本解释梁山好汉石秀的绰号。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尽全力的人。

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4回:“自小学得些枪棒在身,一生执意,路见不平,但要去相助,人都呼小弟作‘拼命三郎’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拼命三郎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拼命三郎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举三反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一口三舌汉·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十:“一口三舌,相妨无益。”
一命呜呼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谁知这个女婿,去年七月感了时气,到了八月边,就一命呜呼哀哉死了。”
一命归西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不留神?好,噗哧一下儿,我不就一命归西了吗!”
一岁三迁《南史 到儰传》:“怀其旧德,至是一岁三迁。”
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文若虚道:‘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索。说到货物,我就没胆气了。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。’”
一文如命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十二回:“此人有个毛病,啬细非常,一文如命。”
一日三岁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:“彼采艾兮,一日不见,如三岁兮。”
一日三月《诗·王风·采葛》:“彼采葛兮,一日不见,如三月兮。”
一日三秋南朝 梁 何逊《为衡山侯与妇书》:“路迩人遐,音尘寂绝,一日三秋,不足为喻。”
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《诗经 王风 采葛》:“彼采萧兮,一日不见,如三秋兮。”
一时三刻清·李渔《凰求凤·夥媒》:“机缘凑,把愁肠暂丢,便难成,也一时三刻展眉头。”
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老舍《小坡的生日》:“南星摸着头上的大包,颇有点‘一朝被蛇咬,三年怕井绳’的神气。”
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:“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”
一沐三握发汉·王充《论衡·书解》:“周公一沐三握发,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。”
一钱如命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 报应 刻薄》:“其治家也,事事亲裁,不经奴婢,而一钱如命,恐人侵蚀,不利于己也。”
一问三不知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》:“君子之谋也,始、衷、终皆举之,而后入焉。今年三不知而入之,不亦难乎?”
一隅三反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七拼八凑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41回:“我殡葬婆婆,是我替俺家男人行一辈子的大事,我不心疼钱。况且这织布机,纺花车儿,一个箱子,一张抽斗桌,七拼八凑,卖了也值两千多钱。”
三三两两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》:“行不独自去,三三两两俱。”
三三四四汉·王延寿《梦赋》:“尔乃三三四四,相随踉■(足旁)而历僻。”
三下五除二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6回:“偶然在家闲一刻,便见他姊妹两个‘三下五除二’的不离手,‘五亩七分半’的不离口。”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
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
三五成群明 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:“三五成群,高谈嬉笑。”
三亲六眷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一折:“那里管三亲六眷尽埋冤。”
三人成市虎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众议成林,无翼而飞,三人成市虎,一星能挠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