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家欢的成语故事
拼音hé jiā huān
基本解释指全家老小都到场的场面或合拍的照片。
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18卷:“当日连杨衙小夫人张氏都请过来,做个合家欢筵席,这一场欢喜非小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合家欢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合家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匡九合 | 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臣始仕从戎,爰承指顾,禀三令五申之戒,预一匡九合之谋。” |
一客不烦两家 |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堂远禅师》:“一鹤不栖双木,一客不烦两家。” |
一家之主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秦重道:‘妈妈是一家之主,有甚烦难?’” |
一家无二 | 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一折:“这个女孩儿,也是有缘,我认了做义女,她自到我家来,倒也亲热,一家无二。” |
一家眷属 | 清·康有为《广艺双楫·本汉》:“《孔庙》、《曹全》是一家眷属,皆以风神逸宕胜。” |
一家老小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回:“当日接了书信,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,带从者百余人,车百余辆,径望兖州而来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七卷:“你若无事退回,我自养你一家老小,如要原钱还府,也是我出。” |
一拍即合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古人云,君子之交,定而后求;小人之交,一拍即合。” |
一迎一合 | 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二折:“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,一迎一合。” |
万家灯火 | 唐 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 |
万贯家财 | 元·无名氏《玩江亭》第一折:“牛璘有万贯家财,在赵江梅家作赘。” |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 | 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 |
三家村 | 宋 苏轼《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》:“永谢十年旧,老死三家村。” |
不合实际 | 毛泽东《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》:“凡是主观主义的,不合实际的,都是错误的。” |
不合时宜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哀帝纪》:“朕过听贺良等言,冀为海内获福,卒亡嘉应。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 |
不是冤家不聚头 | 《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》:“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。好教官人得知,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。” |
不欢而散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众客咸不欢而散。” |
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 | 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2回:“又道‘不痴不聋,不作阿家翁’。这个笑话,细细想去,却很有意味。” |
不谋而合 | 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二卷:“二人之言,不谋而合。” |
严丝合缝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外省的地平,又多是用木板铺的,上面严丝合缝盖上,轻易看不出来。” |
丧家之犬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47回:“忙忙如丧家之犬,急急如漏网之鱼。” |
丧家之狗 | 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东门有人,其颡似尧,其项类皋陶,其肩类子产,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,累累若丧家之狗。”元·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二折:“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,急急似漏网之鱼。” |
中西合璧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……这边底下是主位;密司忒萨坐在右首,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。” |
乌合之众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 |
九合一匡 | 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九合诸侯,一匡天下,为五恒伯长。” |
九流十家 | 汉 刘安《七略 诸子略》中把诸子思想分为十家,即:儒、道、阴阳、法、名、墨、纵横、杂、农、小说十家,除掉小说家,就称为九流。 |
书香世家 | 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十三章:“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,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。” |
买笑寻欢 | 欧阳予倩《潘金莲》第二幕:“他仗着有钱有势,到这儿来买笑寻欢,他哪儿有甚么真情真义?” |
买笑追欢 | 宋·吴自牧《梦梁录·酒肆》:“坝头西市坊双凤楼施厨开沽,下瓦子前新楼郑厨开沽,俱有妓女,以待风流才子买笑追欢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