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度德量力度德量力的故事

度德量力的成语故事


拼音duó dé liàng lì

基本解释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计自己的能力。指办事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

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度德量力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度德量力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龙门远禅师法嗣》:“赵州道:‘无意者如何?’师曰:‘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。’”
一德一心《尚书 泰誓中》:“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。”
一臂之力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:“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,愁甚冤仇不报?”
七次量衣一次裁
三从四德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不学些三从四德,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。”
不自量力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》:“今诸外道不自量力,结党连群,敢声论鼓,惟愿大师摧诸异道。”
不费吹灰之力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不遗余力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不遗馀力《战国策 赵策三》:“秦不遗馀力矣,必且破赵军。”
丰功懿德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“诱呼鲜卑,侵扰北方”裴松之注引晋·王沈《魏书》:“自先帝初兴,爱暨陛下,荣渊累叶,丰功懿德,策名褒扬,辩著廊庙,胜衣举履,诵咏明文,以为口实。”
为德不卒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公,小人也,为德不卒。”
九牛二虎之力元 郑光祖《三战吕布》第三折:“兄弟,你不知他靴尖点地,有九牛二虎之力,休要放他小歇。”
二三其德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
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别是一番面目,想到:‘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!’”
仁义道德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
付之度外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以小舟涉鲸波,出无可奈何,而死固付之度外矣!”
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愿以小人之腹,为君子之心。”
以德报德《论语·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
以德报怨《论语 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
以德服人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。”
以德追祸《韩非子 用人》:“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,上下之利莫长于此。不察私门之内,轻虑重事,厚诛薄罪,久怨细过,长侮偷快,数以德追祸,是断手而续以玉也,故世有易身之患。”
以怨报德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以怨报德,不仁。”
以泽量尸清·顾炎武《羌胡引》:“四入郊圻躏齐鲁,破邑屠城不可数,刳腹绝肠,折颈折颐,以泽量尸。”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
何德堪之
俭以养德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诫子书》:“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”
假力于人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耻假力于人,誓手剑以屠黑卵。”
光阴虚度湘剧《思凡》:“惟有那布袋笑呵呵,他笑我光阴虚度青春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