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并赃拿贼并赃拿贼的故事

并赃拿贼的成语故事


拼音bìng zhuō ná zéi

基本解释行迹露败,当场人脏俱获。

出处元 孟汉卿《魔合罗》第四折:“今日个并赃拿贼更推谁,你地硬抵着头皮儿对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并赃拿贼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并赃拿贼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乱臣贼子先秦 孟轲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孔子成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惧。”
作贼心虚宋 释悟明《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》:“却顾侍者云:‘适来有人看方丈么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师云:‘作贼人心虚。’”
俱收并蓄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玉札丹砂,赤箭青芝,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倍日并行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乃弃其步军,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。”
做贼心虚宋 释悟明《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》:“却顾侍者云:‘适来有人看方丈么?’侍者云:‘有。’师云:‘作贼人心虚。’”
兼容并包西汉 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必将崇论闳议,创业垂统,为万世规。故驰骛乎兼容并包,而勤思乎参天贰地。”
兼容并蓄明·方孝孺《复郑好义书》:“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,使才智者有以自见,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。”
兼程并进《三国志·贾逵传》:“乃兼道进军,多设旗鼓为疑兵。”
十拿九稳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如此一行,只怕这事例有个十拿九稳也不见得。”
十拿十稳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:“活鬼道:‘既是天尊显圣,将来生子是十拿十稳的了。’”
十日并出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昔者十日并出,万物皆照,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!”
口耳并重鲁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,英文又专是‘口耳并重’的。”
哀喜交并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》:“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,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图文并茂王朔《修改后发表》:“我始终认为贵刊是国内的一流刊物,图文并茂,趣味高雅,是思想性、知识性、趣味性三性结合的比较突出的好刊物。”
土洋并举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这座建筑物,真可谓土洋并举、中西合璧了。”
家贼难防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同安志祥师法嗣》:“问:‘家贼难防时如何?’师曰:‘识得不为冤。’”
宽猛并济清·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第六卷:“入闱后,巨细躬亲,宽猛并济,诸事秩然。”
对着和尚骂贼秃鲁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你简直是在‘对着和尚骂贼秃’了。我就没有给钱,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。”
并头莲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地生连理木,水出并头莲。”
并威偶势《三国志 魏志 袁绍传》:“谓为将军心合意同,混齐一体,必当并威偶势,御寇宁家。”
并蒂芙蓉唐 杜甫《进艇》诗:“俱飞蛱蝶元相逐,并蒂芙蓉本自双。”
并行不悖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。”
恩威并济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56回:“以为恩威并济,内外兼筹,布置得七平八稳,可以任我欲为了。”
恩威并用《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恩威并行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恩威并重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恩荣并济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五回:“限之以爵,爵加则知荣,恩荣并济,上下有节,为治之道,于斯著矣。”
情文并茂清·珠泉居士《续板桥杂记·二汤》:“桐邑杨米人曾为二姬作《双珠记传奇》,情文并茂。惜尚秘之枕函,余未得而读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