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卖国求利卖国求利的故事

卖国求利的成语故事


拼音mài guó qiú lì

基本解释见“卖国求荣”。

出处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·朱温三事》:“苏循及其子楷,自谓有功于梁,当不擢用。全忠薄其为人,以其为唐鸱枭,卖国求利,勒循致仕,斥楷归田里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卖国求利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卖国求利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万事不求人老舍《英国人》:“多数的英国人愿当鲁滨孙,万事不求人。”
万国来朝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2回:“太平年万国来朝,雍熙世八仙庆寿。”
上医医国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文子曰:‘医及国家乎?’对曰:‘上医医国,其次疾人,固医官也。’”
不得已而求其次曹靖华《叹往昔,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!》:“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。‘鸿沟’上没有‘桥梁’,只好‘绕道东京’了。”
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二回:“总而言之,一句话,现在的情形,我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”
不求甚解晋 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
丧师辱国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七回:“前日正被蔡京、童贯、高俅在天子面前,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,丧师辱国,大肆诽谤,欲皇上加罪。”
临敌卖阵明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四折:“因为你两军对垒,临敌卖阵,敕旨教斩了你哩!”
主少国疑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主少国疑,大臣未附,百姓不信,方是之时,属之于子乎?属之于我乎?”
举国一致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,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。”
举国上下梁启超《管子传》第六章第一节:“苟且偷惰,习焉成风,举国上下,颓然以暮气充塞之。”
举国若狂西汉 戴圣《礼记 杂记下》:“子贡观于蜡。孔子曰:‘赐也乐乎?’对曰:‘一国之人皆若狂,赐未知其乐也。’”
买空卖空鲁迅《准风月谈 由聋而哑》:“因为多年买空卖空的结果,文界就荒凉了。”
争名夺利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争名夺利几时休?早起迟眠不自由!”
争权夺利邹韬奋《消弭内战的唯一途径》:“任何为私人私党争权夺利的内战都必然地要为全国民众所唾弃。”
争权攘利李大钊《大哀篇》:“钻营运动、争权攘利之不暇,奚暇计及民生哉?”
亡国之声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此亡国之声,不可遂也。”
亡国之音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”
亡国奴毛泽东《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,除了反抗,再没有出路。”
亡国破家汉 桓宽《盐铁论 相刺》:“屈原行吟泽畔,曰:‘安得皋陶而察之!’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,任能以治国,然牵于流说,惑于道谀,是以贤圣蔽掩,而谗佞用事,以此亡国破家,而贤士饥于岩穴也。”
从中渔利清·许奉恩《里乘》第四卷:“说其改醮,已则从中渔利,藉以餬口。”
以利累形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虽贵富,不以养伤身;虽贫贱,不以利累形。”
以屈求伸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体国经野《周礼 天官 序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高官分职,以民为极。
供不应求《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》:“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,每天生产一至二吨,供不应求。”
供过于求梁启超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:“凡物之所在市也,供过于求,则价格下落。”
依门卖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