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己溺己饥己溺己饥的故事

己溺己饥的成语故事


拼音jǐ nì jǐ jī

基本解释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
出处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己溺己饥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己溺己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饥两饱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七卷:“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,每每不敷,一饥两饱。”
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八回:“施主莫恼。‘与人方便,自己方便。’你就与我说说地名如何?我也可解得你的烦恼。”
严于律己宋 陈亮《谢曾察院君》:“严于律己,出而见之事功;心乎爱民,动必关天治道。”
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清·罗泽南《与蒋瀛海书》:“取古人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之道,鞭策自己身心,以调和其血气。”
事不关己《曹雪芹别传》:“当时的风气是谨言慎行,少发议论,事不关己,不必打听,因此对这一次大征战的命将出师,一直不甚了了。”
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莆仙戏《父子恨》:“古道:‘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。’”
人一己百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”
人己一视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此正无意于我,人己一视之道,实贤人君子之盛德。”
以天下为己任《南史 孔休源传》:“休源风范强正,明练政体,常以天下为己任。”
修己安人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修己以敬。’曰:‘如斯而已乎?’曰:‘修己以安人。’”
克己奉公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,赏赐辄尽与士卒,家无私财。”
克己慎行唐·韩愈《送齐皞下第序》:“故上之人行志择谊,坦乎其无忧于下也;下之人克己慎行,确乎其无惑于上也。”
养儿代老,积谷防饥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小姐谏父》:“爹爹,正是养儿代老,积谷防饥。”
养小防老,积谷防饥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三折:“‘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’养小防老,积谷防饥。”
反求诸己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发,发而不中,不怨胜己者,反求诸己而已矣。”
叨在知己清 霁园主人《夜潭随录 崔秀才》:“谓叨在知己,亟当如命。
号寒啼饥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冬暖而儿号寒,年丰而妻啼饥。
各执己见《人民文学》1976年第3期:“两人争辩到这儿,就有点各执己见,搁不下来。”
各抒己见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4回:“据我主意,何不各抒己见,出个式子,岂不新鲜些?”
各持己见清 黄钧宰《金壶浪墨 堪舆》:“甚至徒毁其师,子讥其父,各持己见,彼此相非。”
啼饥号寒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冬暖而儿号寒,年丰而妻啼饥。”
善游者溺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夫善游者溺,善骑者堕,各以其所好,反自为祸。”
固执己见《宋史 陈宓传》:“固执己见,动失人心。”
士为知己者死《战国策 赵策一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之雠矣。”
士死知己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之雠矣。”
夫己氏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文公十四年》:“终不曰公,曰夫己氏。”
好船者溺,好骑者堕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吴王占梦》:“悲哉,夫好船者溺,好骑者堕,君子各以所好为祸。”
如渴如饥三国·魏·嵇康《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》:“思我良朋,如渴如饥,愿言不获,怆矣其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