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弄巧成拙弄巧成拙的意思
nòngqiǎochéngzhuō

弄巧成拙



成语分析

基本解释弄:卖弄;耍弄;巧:灵巧;拙:愚笨。本想卖弄聪明;做得好些;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。

出处宋 黄庭坚《拙轩颂》:“弄巧成拙,为蛇画足。”

例子孩儿系深闺幼女,此事俱是父亲失言,弄巧成拙。(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五十六回)


基础信息

拼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

注音ㄋㄨㄥˋ ㄑ一ㄠˇ ㄔㄥˊ ㄓㄨㄛ

正音“拙”,不能读作“chū”、“zhuó”。

感情弄巧成拙是贬义词。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;含贬义,用于批评场合。

辨形“拙”,不能写作“绌”、“茁”。

辨析见“画蛇添足”。

谜语孙权骗刘表

近义词多此一举画蛇添足

反义词歪打正着

英语go for wool come home short

俄语перемудрить(самого себя сажáть в галошу)

日语うまくやろうとして,まずいことになった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弄巧成拙的意思解释、弄巧成拙是什么意思由旁听词典网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解释
一举成名原指一旦科举及举;就会名闻天下。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。
一将功成万骨枯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。
一成不变成:制定;形成。一经形成;永不改变。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。
一气呵成呵:呼气。一口气做成。形容文章结构紧凑;文气连贯。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;迅速不间断地完成。
一波未成,一波已作一个波浪还没形成,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。
一蹴而成见“一蹴而就”。
七步成章同“七步成诗”。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: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。比喻人多智广。
三五成群三个一伙;五个一群;指几个人在一起。
三人成市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,听者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谣言重复多次,就能使人信以为真
三人成虎城里本没有虎;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;听者就信以为真。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;就能使人信以为真。
三夫成市虎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同“三人成虎”。
三怨成府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,难以免祸。
下笔成文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才华横溢。
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。
不成器器:指人的度量、才干。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。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,不能有所成就,没有什么出息。有时也指不学好,自甘堕落。
不成方圆方圆:借指规矩。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,不成样子。
不打不成器打:打磨,打造。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。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,没出息。
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姑公:婆婆,公公。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
久病成医人病久了;也就像医生一样熟知医理药性。比喻经过多次磨难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习与性成性:性格。长期习惯于怎样,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。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。
习惯成自然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。
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,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。
事以密成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。
事无三不成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。
事无二成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。
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。
五步成诗唐史青能五步成诗。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。清沈炳震《唐诗金粉·敏悟》:“青上书自荐能诗,云:‘子建七步,臣五步之内可塞明诏。’明皇试以除夕、上元、竹火笼等诗,应口而出。上称赏,授以官。”今存《应诏赋得除夜》一首,见《全唐诗》卷一一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