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惊失色
成语分析
基本解释色:神色。大为吃惊;脸色失常。形容极度惊恐。
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忽见曹操带剑入宫,面有怒色,帝大惊失色。”
例子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,又自称举人,不觉大惊失色。(清 张春帆《宦海》第二回)
基础信息
拼音dà jīng shī sè
注音ㄉㄚˋ ㄐ一ㄥ ㄕ ㄙㄜˋ
繁体大驚失色
正音“色”,不能读作“shǎi”。
感情大惊失色是中性词。
用法连动式;作谓语、补语;表示下意识的表情。
辨析大惊失色和“心惊胆战”;都形容惊慌害怕到了极点。但大惊失色侧重于因害怕而引起的脸色改变;是受了惊吓后在外貌上所显示出来的特征;“心惊胆战”是从发抖的形体动作上表现内心害怕到极点。
英语be pale with fear
日语びっくりして顔色(かおいろ)を変える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爱不释手(意思解释)
- 以柔克刚(意思解释)
- 步调一致(意思解释)
- 牵强附会(意思解释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释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释)
- 饮鸩止渴(意思解释)
- 破镜重圆(意思解释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释)
- 无所不为(意思解释)
- 只争朝夕(意思解释)
- 克敌制胜(意思解释)
- 宾至如归(意思解释)
- 欢声雷动(意思解释)
- 与世长辞(意思解释)
- 安家落户(意思解释)
- 因循守旧(意思解释)
- 投机倒把(意思解释)
- 仗势欺人(意思解释)
- 大义灭亲(意思解释)
- 骄奢淫逸(意思解释)
- 面黄肌瘦(意思解释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释)
- 谦谦君子(意思解释)
- 天府之国(意思解释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释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释)
- 品头论足(意思解释)
- 妻离子散(意思解释)
- 显山露水(意思解释)
※ 大惊失色的意思解释、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由旁听词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举两失 | 举:举动。指一件事带来两方面的损失。形容十分错误的举动。 |
一路货色 | 一路:同一类。货色:货物。比喻同一类丑货。 |
一鸣惊人 |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;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。 |
万不失一 | 失:失误,差错。一万次中也不会失误一次。形容非常有把握。亦作“万不一失”、“万无一失”、“万无失一”。 |
万事大吉 | 什么事都很圆满顺利。大吉:很吉利。 |
万无一失 |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。万:形容很多;失:差错。 |
上根大器 | 佛家语。具上等根器者。亦泛指天资、才能极高的人。 |
下气怡色 | 形容气色和悦,态度恭顺。同“下气怡声”。 |
不动声色 | 动:变动;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色。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。形容镇静、沉着。也作“声色不动”、“不露声色”。 |
不失时机 | 失:耽误,错过。时机:具有时间性的机会。不错过当前的机会。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。 |
不失毫厘 | 失:差。毫厘:很小的重量或长度的单位。不差一毫一厘米。 |
不登大雅 | 大雅:高贵典雅。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 |
不登大雅之堂 |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、“粗俗”的事物(多指文艺作品)。 |
不能登大雅之堂 | 形容不够文雅。 |
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 | 鸣;鸟叫。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,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。 |
东洋大海 | 东洋:东边的大海。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。 |
丢魂失魄 | 形容非常惊慌,没头脑,无主见 |
丧身失节 | 身受污辱,失去节操。 |
丧魂失魄 | 原义为失去了魂魄。形容极度惊慌、恐惧。 |
中河失舟,一壶千金 |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,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。 |
举措失当 | 举措:举动、措置;失当:不恰当。举动安排不得当。 |
举止大方 | 举动不俗气,不做作。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,堂堂正正。 |
举止失措 | 措:安放,放置。举动失常,不知如何办才好。 |
久闻大名 | 闻:听到。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。多用作初见面时的客套话。 |
五光十色 | 五、十:表示多。形容色泽鲜艳;花样繁多。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。 |
五大三粗 | 形容人高大粗壮,体格魁梧。 |
五羖大夫 | 羖:公羊。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。 |
五色相宣 | 各种相互映衬。形容诗歌辞藻华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