陟罚臧否
成语分析
基本解释赏罚褒贬。
出处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,陟罚臧否,不宜异同。”
例子郡邑守令仰望风采,陟罚臧否,在其一言。章炳麟《革命道德论》
基础信息
拼音zhì fá zāng fǒu
注音ㄓˋ ㄈㄚˊ ㄗㄤ ㄈㄡˇ
繁体陟罰臧否
感情陟罚臧否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爱不释手(意思解释)
- 以柔克刚(意思解释)
- 步调一致(意思解释)
- 牵强附会(意思解释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释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释)
- 饮鸩止渴(意思解释)
- 破镜重圆(意思解释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释)
- 无所不为(意思解释)
- 只争朝夕(意思解释)
- 克敌制胜(意思解释)
- 宾至如归(意思解释)
- 欢声雷动(意思解释)
- 与世长辞(意思解释)
- 安家落户(意思解释)
- 因循守旧(意思解释)
- 投机倒把(意思解释)
- 仗势欺人(意思解释)
- 大义灭亲(意思解释)
- 骄奢淫逸(意思解释)
- 面黄肌瘦(意思解释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释)
- 谦谦君子(意思解释)
- 天府之国(意思解释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释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释)
- 品头论足(意思解释)
- 妻离子散(意思解释)
- 显山露水(意思解释)
※ 陟罚臧否的意思解释、陟罚臧否是什么意思由旁听词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不置可否 |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赏同罚异 |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,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。 |
否极泰来 | 否:坏;泰:好;顺利。坏到极点;好的就来了。指事物发展到极点;就会向对立面转化。 |
数罪并罚 | 对前犯数罪的犯人并合处罚。 |
矢口否认 | 一口咬定;坚决不承认。 |
罚一劝百 | 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。 |
恭行天罚 |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。古以称天子用兵。 |
赏善罚恶 | 谓赏赐善人善事,惩罚恶人恶事。 |
龚行天罚 |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。 |
信赏必罚 | 有功劳的一定奖赏,有罪过的一定惩罚。形容赏罚严明。 |
否去泰来 | 指厄运过去,好运到来。 |
罚不当罪 | 罚:处罚;当:相当;相称。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。 |
臧穀亡羊 | 《庄子·骈拇》载,臧、穀二人牧羊,臧挟策读书,穀博塞以游,皆亡其羊。后因以为典,喻事不同而实则一。 |
否极泰回 | 见“否2极泰来”。 |
赏贤罚暴 | 犹赏善罚恶。 |
以誉为赏,以毁为罚 | 誉:赞扬;毁:批评。指受人赞扬的官员应嘉奖,受人批评的官员应惩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