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30 个真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不识庐山真面目 | 庐山:山名,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。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。 | 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|
zhēn xiàng dà bái真相大白 | 真相:佛教用语;指本来面目;大白:彻底弄清楚了。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。 | 《花城》1981年第1期:“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,就可以真相大白了。” |
bàn zhēn bàn jiǎ半真半假 | 一半真情;一半假意。不是完全真实的。 | 元·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·秋思》套曲:“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,撇不下多情数桩。半真半假乔摸样,宜嗔宜喜娇情况,知疼知热俏心肠。” |
zhēn zhī zhuó jiàn真知灼见 | 真:真实;真知:正确的认识;灼:明白透彻;见:见解。正确透彻的认识和见解。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》:“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,何况其他!” |
jiǎ xì zhēn zuò假戏真做 | 指戏演得逼真或把假的事情当作真的来做。 | 洪深《电影戏剧表演术》第三章:“表演的所以能感动人,就是因为演员的诚恳,所谓‘假戏真做’。” |
yǐ jiǎ luàn zhēn以假乱真 | 以:用;乱真:使真的东西混乱;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。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。 | 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》:“馀分闰位,谓以伪乱真耳。” |
fǎn pú guī zhēn反璞归真 | 璞:蕴藏有玉的石头,也指未雕琢的玉;归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。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 |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归真反璞,则终身不辱。” |
zhēn cái shí xué真才实学 | 真正的才华和学识。实:真。 | 宋 王十朋《梅溪王忠公文集》第23卷:“知其所得必真才实学。” |
làn màn tiān zhēn烂熳天真 | 形容心地纯真,不虚伪做作。 | 元·李伯瞻《殿前欢·省悟》曲:“闲愁心上消磨尽,烂熳天真,贤愚有几人?” |
guī quán fǎn zhēn归全返真 | 回复到完满的本原的境界。 | 唐·白居易《故饶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》:“无子孙忧,屈伸宠辱,委顺而已,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,以至于归全返真,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?” |
zhēn xīn chéng yì真心诚意 | 心意真实诚恳,没有虚假。 | 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海深须见底,各办着个真心实意。” |
zhēn xīn zhēn yì真心真意 | 犹真心实意。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九回:“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,也每用假情试探。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,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,都只用假意试探。” |
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烈火见真金 | 真金是不怕烈火烧的,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鉴别出是不是真金。比喻在关键时刻最能考验人。 | |
fǎn pǔ guī zhēn反朴归真 | 反:通“返”,回;朴:质朴;归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。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 | 鲁迅《花边文学 玩笑只当它玩笑(下)》:“连刘先生似的想白话‘返朴归真’的意思也全没有。” |
qiān zhēn wàn què千真万确 | 真:真实;确:确实。形容情况非常确实。 | 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9回:“匡超人大惊道:‘那有此事!我昨日午间才会着他,怎么就拿了?’景兰江道:‘千真万确的事。’” |
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患难见真情 |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。 | 邓小平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》:“中国有句古话,叫做患难见真情。” |
xìn yǐ wéi zhēn信以为真 | 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 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 |
lú shān zhēn miàn庐山真面 | 庐山:山名,在江西省九江市南。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 | 清 杨伦《<杜诗镜铨>序》:“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,自非摧陷廓清,不见庐山真面。” |
bù míng zhēn xiàng不明真相 | 明:了解清楚;真相:本来面目。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。 | 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关于新文字》:“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,来胡说八道,欺骗不明真相的人。” |
fǎn pú guī zhēn返璞归真 | 同“返朴归真”。 | 太平天国·洪仁玕《英杰归真》:“上帝基督化人,超凡入圣,返璞归真。” |
zhēn mìng tiān zǐ真命天子 | 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。 | 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四卷:“先生二十五六年前,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。” |
guī zhēn fǎn pú归真反璞 | 归:返回;真:天然,自然;璞:蕴藏有玉的石头,也指未雕琢的玉。去掉外饰,还其本质。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。 |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归真反璞,则终身不辱。” |
huò zhēn jià shí货真价实 | 货物质量好;价格公道;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。也可形容地道、不走样、不离谱。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但不知可有‘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’的字样没有?” |
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庐山真面目 | 庐山:在今江西九江市南。指庐山的真实面目。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;或人的本来面目。 | 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|
guī quán fǎn zhēn归全反真 | 回归到完善的、原本的境界。 | 唐·白居易《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》:“无室家累,无子孙忧,屈伸宠辱,委顺而已,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,以至于归全反真,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?信矣!” |
huái zhēn bào sù怀真抱素 | 真:纯真。素:质朴的本色。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,质朴无华。亦作“怀质抱真”。 | 《宋书·孝武帝纪》:“其有怀真抱素,志行清白,恬退自守,不交当世,或识通古今,才经军国,奉公廉直,高誉在民,具以名奏。” |
guī zhēn fǎn pǔ归真反朴 | 见“归真反璞”。 | 朱自清《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》:“他(鲁迅)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刘半农先生‘归真反朴’的主张。” |
zhēn zhēn jiǎ jiǎ真真假假 | 指真假难辨。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2回:“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,明明为贪色,却真真假假,百般哄诱他不动。” |
qù wěi cún zhēn去伪存真 | 去:除掉。伪:虚假。除掉虚假的;留下真实的。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:“权衡在手,明镜当台,可以摧邪辅正,可以去伪存真。” |
jiè shū liú zhēn借书留真 | 指借别人的书,抄写后留下正本,把抄本还给别人。 | 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》:“从民得善书,必为好写与之,留其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