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薄能鲜的成语故事
拼音dé bó néng xiǎn
基本解释鲜:少。德行浅薄,才能不足(表示自谦的话)。
出处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,遭时窃位,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,其来有自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德薄能鲜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德薄能鲜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德一心 | 《尚书 泰誓中》:“乃一德一心,立定厥功,惟克永世。” |
万能钥匙 | 古华《芙蓉镇》第四章:“解决问题必须找到一把万能钥匙:斗。” |
三从四德 | 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不学些三从四德,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。” |
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 | 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” |
不能登大雅之堂 | |
不能自已 | 唐 卢照邻《寄裴舍人书》:“因泣下交颐,不能自已。” |
不能自拔 | 《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》:“世祖前锋至新亭,劭挟义恭出战,恒录在左右,故不能自拔。” |
不能赞一词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。” |
丰功懿德 | 《三国志·魏志·公孙度传》“诱呼鲜卑,侵扰北方”裴松之注引晋·王沈《魏书》:“自先帝初兴,爱暨陛下,荣渊累叶,丰功懿德,策名褒扬,辩著廊庙,胜衣举履,诵咏明文,以为口实。” |
为德不卒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公,小人也,为德不卒。” |
举贤任能 | 《礼记 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 |
举贤使能 | 《礼记·大传》:“三曰举贤,四曰使能。” |
义薄云天 | 《宋书 谢灵运传论》:“屈平、宋玉,导清源于前,贾谊、相如,振芳尘于后,英辞润金石,高义薄云天。” |
二三其德 | 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 |
交能易作 | 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治国》:“故先王使农、土、商、工四民交能易作,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,是以民作一而得均。” |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 |
仁义道德 | 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 |
仁者能仁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卖弄你仁者能仁,倚仗你身里出身。” |
以德报德 | 《论语·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 |
以德报怨 | 《论语 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 |
以德服人 | 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以德服人者,中心悦而诚服也。” |
以德追祸 | 《韩非子 用人》:“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,上下之利莫长于此。不察私门之内,轻虑重事,厚诛薄罪,久怨细过,长侮偷快,数以德追祸,是断手而续以玉也,故世有易身之患。” |
以怨报德 | 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以怨报德,不仁。” |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 |
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,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校,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” |
以誉进能 | |
伐功矜能 | 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奉法循理之吏,不伐功矜能,百姓无称,亦无过行。” |
何德堪之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