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本反始
成语分析
基本解释报:报答;本:根源;反:回到;始:开始。指受恩思报,不忘所自。
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郊特牲》:“唯社,丘乘共粢盛,所以报本反始也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bào běn fǎn shǐ
注音ㄅㄠˋ ㄅㄣˇ ㄈㄢˇ ㄕˇ
繁体報本反始
感情报本反始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;指不忘本。
英语never forget to pay a debt of gratitud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爱不释手(意思解释)
- 以柔克刚(意思解释)
- 步调一致(意思解释)
- 牵强附会(意思解释)
- 因小失大(意思解释)
- 拉拉扯扯(意思解释)
- 饮鸩止渴(意思解释)
- 破镜重圆(意思解释)
- 矢志不渝(意思解释)
- 无所不为(意思解释)
- 只争朝夕(意思解释)
- 克敌制胜(意思解释)
- 宾至如归(意思解释)
- 欢声雷动(意思解释)
- 与世长辞(意思解释)
- 安家落户(意思解释)
- 因循守旧(意思解释)
- 投机倒把(意思解释)
- 仗势欺人(意思解释)
- 大义灭亲(意思解释)
- 骄奢淫逸(意思解释)
- 面黄肌瘦(意思解释)
- 光宗耀祖(意思解释)
- 谦谦君子(意思解释)
- 天府之国(意思解释)
- 人小鬼大(意思解释)
- 暴殄天物(意思解释)
- 品头论足(意思解释)
- 妻离子散(意思解释)
- 显山露水(意思解释)
※ 报本反始的意思解释、报本反始是什么意思由旁听词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一举三反 | 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后以“一举三反”指善于推理,能由此及彼。 |
一元复始 | 指新的一年的开始。并常以下句“万象更新”合成春联。 |
一反常态 | 一反:完全相反;整个儿相反;常态:平常的情态。完全和平常的态度相反。形容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。 |
一反既往 | 一:完全;既往:从前。完全与从前相反。 |
一报还一报 | 旧时认为做了怎幺样的事,就有怎幺样的报应。也指怎幺对待别人的,也就会得到怎幺样的回报。 |
一本正经 | 正经:庄重;正派。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 |
一隅三反 | 从一件事物的情况、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、道理。 |
三句不离本行 | 本行:个人从事的行业。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。 |
下车伊始 | 下车:旧指新官刚到任。伊始:开始。旧指新官刚到任;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刚到一个地方。 |
不安本分 | 本分: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。形容不务正业,不守规矩。 |
不惜血本 | 为了达到目的不吝惜所花费的代价。 |
与民更始 | 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开端。指除旧布新。 |
中留不报 |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,不交议也不批答。 |
举一反三 | 反:类推。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;能够由此及彼。 |
义无反顾 | 义:宜;应该做的事;反顾:回头看。做正当合理的事;只有上前的事;绝不回头。 |
亲极反疏 | 亲:亲近;极:顶端;疏:生疏。亲近到了极点反而显得很生疏。 |
以德报德 | 德:恩惠。用恩惠报答恩惠。 |
以德报怨 | 拿恩惠报答仇恨。形容对人宽容;不仅不记仇;反而给以好处。 |
以怨报德 | 怨:仇恨;报:报答;回报;德:恩惠。指忘恩负义;反而加害于人。 |
以直报怨 |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 |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 |
依本画葫芦 | 比喻单纯模仿原样照搬或没有改变、创新。同“依样画葫芦”。 |
先自隗始 | 隗:指战国燕人郭隗;始:开始。以先任用我郭隗为开端。表示自我推荐。 |
公报私仇 | 借公事来报私仇;是一种很卑劣的行径。 |
出尔反尔 | 尔:你;反:同“返”;回。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;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。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;又自己反悔。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;反复无常。 |
匡乱反正 |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
原原本本 | 原原:探究原始;本本:追究根本。原指探究事物的本源。后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经过。 |
原始反终 | 见“原始要终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