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辟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6 个辟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tiān kāi dì pì天开地辟①犹言开天辟地。②谓天然形成。宋·欧阳修《晋祠》诗:“天开地辟真主出,犹须再驾方凯旋。”宋·洪适《奉礼歌》:“斗转参横将旦,天开地辟如春。”元·刘致《端正好·上高监司》套曲:“天开地辟由盘古,人物才分下土。”
fàng pì xié chǐ放辟邪侈放、侈:放纵;辟、邪:不正派,不正当。指肆意作恶。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己。”
biān pì rù lǐ鞭辟入里鞭辟:鞭策,激励;里:最里层。形容作学问切实。也形容分析透彻,切中要害。盛宣怀《上张香帅书》:“侄忝承付托,责无旁贷,必当鞭辟入里,成一完全商办大厂,为天下创。”
kāi jiāng pì tǔ开疆辟土开:开拓;疆:边疆;辟:开辟;土:国土。开拓疆域,扩展领土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十卷:“高宗皇帝开疆辟土,仁育义征,决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。”
fàng pì yín chǐ放辟淫侈见“放僻淫佚”。清·刘大櫆《<张弘勋诗集>序》:余观今之为友者,无故而聚于一室,酒食嬉戏,相与为放辟淫侈之谈。”
kāi tiān pì dì开天辟地辟:开辟。古代神话传说;盘古氏开天辟地;才开始了人类历史。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。《隋书 音乐志中》:“开天辟地,峻岳夷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