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42 个江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xiāng wàng jiāng hú相忘江湖 | 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。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记,各不关心。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 |
ní pú sà guò jiāng泥菩萨过江 | 表示连自己也保不住,更谈不上帮助别人。 |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哥哥说:‘泥菩萨过江,自身难保’,送回去也好。” |
jīn jiāng dài hú襟江带湖 | 襟:衣襟。带:衣带。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,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。 |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襟三江而带五湖。” |
zhǐ diǎn jiāng shān指点江山 | 指点:批评;江山:指国家。指批评国家大事。 | 毛泽东《沁园春·长沙》:“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,粪土当年万户侯。” |
làng jì jiāng hú浪迹江湖 | 到处漂泊,没有固定的住处。 |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迹江湖。” |
juān juān bù yōng,zhōng wéi jiāng hé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 | 壅:堵塞。细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,终将汇合成为大江大河。比喻对细小或刚刚萌芽的问题不加注意或纠正,就会酿成大的问题。 | 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涓涓不壅,终为江河,绵绵不绝,或成网罗。” |
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尽西江水 | 原是一气呵成、贯通万法的意思。后比喻过于性急,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。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》:“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” |
jiāng hàn cháo zōng江汉朝宗 | 指江河奔流入海。也比喻魇、大势所趋,人心所向。 | 《尚书·禹贡》:“江汉朝宗于海。” |
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江海不逆小流 | 江海的浩瀚,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。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。 | 汉·刘向《说苑·尊贤》:“太山不辞壤石,江海不逆小流。” |
jiǔ jiāng bā hé九江八河 | 泛指所有的江河。 | 《四游记·灵耀分龙会为明辅》:“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:‘当年五月二十五日,起分龙会,会集九江八河、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。’” |
bù dào wū jiāng bù kěn xiū不到乌江不肯休 | 乌江:项羽兵败的地方。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。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世上死生皆为利,不到乌江不肯休。” |
jiāng hé xíng dì江河行地 | 长江大河永远地在地上流动。比喻事情明显;无所置疑;颠扑不破。 | 清 郑燮《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书寄舍弟墨》:“岂得为日月经天,江河行地哉?” |
ní pú sà guò jiāng,zì shēn nán bǎo泥菩萨过江,自身难保 |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。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,更顾不上帮助别人。 | 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:“哥哥说:‘泥菩萨过江,自身难保’,送回去也好。” |
fān jiāng dǎo hǎi翻江倒海 | 把大江大海都翻转过来;形容水势很大;现在多用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巨大。也用以形容混乱不堪破坏极甚的情况。 | 唐 李筌《太自阴经》:“东温而层冰澌散,西烈则百卉摧残,鼓怒而走石飞沙,翻江倒海。” |
dà jiāng nán běi大江南北 | 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。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5回:“目今大江南北,盗贼蜂起,江淮之地,十去其五;河南、河北,或复或失,不得安宁。” |
jǐn xiù jiāng shān锦绣江山 | 形容美好的国土 | 元 白朴《梧桐雨》第二折:“统精兵直指潼关,料唐家无计遮拦,单要抢贵妃一个,非专为锦绣江山。” |
bù fèi jiāng hé不废江河 |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。 | 唐 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二:“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 |
sān jiāng wǔ hú三江五湖 |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。②江河湖泊的泛称。 | 战国·鲁·尸佼《尸子》下卷:“取玉甚难,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反,百人往,十人反。” |
sān jiāng qī zé三江七泽 | 泛指江河湖泽。 | 唐·李白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:“洞庭潇湘意渺绵,三江七泽情洄沿。” |
dǎo hǎi fān jiāng倒海翻江 | 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。 | 宋 陆游《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》诗:“五更颠风吹急雨,倒海翻江洗残暑。白浪如山泼入船,家人惊怖篙师屋。” |
zhōng jiāng jǔ fān中江举帆 | 中:到中心;举:升起,扬起。到江中心升起船帆。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“十舰最著前,中江举帆,余船以次俱进。” |
guò jiāng zhī jì过江之鲫 |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多得很。 | 柳亚子《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》:“莫笑过江典午鲫,岂无横槊建安才。” |
shēn zài jiāng hú,xīn xuán wèi què身在江湖,心悬魏阙 | 魏阙: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,用作朝廷的代称。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。 | 《庄子 让王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。” |
sāi běi jiāng nán塞北江南 | 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。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。 | 唐·韦蟾《送卢潘尚书之灵武》诗:“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。” |
jiāng tiān yī sè江天一色 | 形容江面宽阔,水天相接。 | 唐·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:“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” |
jiāng láng cái yǎn江郎才掩 | 同“江淹才尽”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6回:“炀帝好大喜功,每事自恃有才,及至征蛮草诏,便觉江郎才掩。” |
shēn zài jiāng hú,xīn cún wèi què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 |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 | 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审为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,奈何?” |
cháng jiāng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长江后浪推前浪 |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。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。 | 元 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二折:“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,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,岁月匆匆。 |
bàn bì jiāng shān半壁江山 | 半壁:半边;江山:国土。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。 | 清 蒋士铨《冬青树 提纲》:“半壁江山,比五季朝廷尤小。” |
dà jiāng dōng qù大江东去 |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。后借用为词牌名。多表示陈迹消逝,历史向前发展。 | 宋·苏轼《赤壁怀古》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 |
fàng làng jiāng hú放浪江湖 | 放浪:放纵不受拘束;江湖:指四方。在江湖上无拘无束地生活。 | 元·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一折:“翱翔天地,放浪江湖。” |
jiǎo hǎi fān jiāng搅海翻江 | 搅:搅拌;翻:翻腾。江海翻腾。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。 | 元 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三折:“振乾坤雷鼓鸣,走金蛇电影开,他那里撼岭巴山,搅海翻江,倒树摧崖。” |
pǎo jiāng hú跑江湖 | 指旧时以卖艺、算卦、相面、卖药等为职业,来往各地谋求生活。 | 刘知侠《铁道游击队》第17章:“可是由于他和跑江湖的各式人等都有来往,在荒乱年月也不敢得罪他。” |
jiāng fān hǎi rǎo江翻海扰 | 犹江翻海沸。 | 清·无名氏《陆沉病》楔子:“遍地腥膻,直弄得江翻海扰,鼠偷狗盗,大劫何日了?” |
jiāng fān hǎi jiǎo江翻海搅 | 犹江翻海沸。 | 明·吴承恩《二郎搜山图歌》:“江翻海搅走六丁,纷纷水怪无留踪。” |
liú luò jiāng hú流落江湖 | 形容穷困潦倒,漂泊异乡。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6回:“言之不尽,自从父亲亡故之后,时乖运蹇,一向流落江湖。” |
jiāng hú yī shēng江湖医生 | 假称有医学知识的人或卖药的流动小贩,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。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5回:“你不过是个江湖医生。” |
yuán jiāng jiǔ lèi沅江九肋 | 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。用以比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。 |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自负》:“袁州出举人,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,盖稀矣。” |
tiě tǒng jiāng shān铁桶江山 | 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。 | 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:“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,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。” |
lǎo jiāng hú老江湖 | 指在外多年,很有阅历,非常世故的人。 |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50回:“须知我也是个老江湖,岂肯上你的当?” |
chuǎng dàng jiāng hú闯荡江湖 | 指奔走四方,在外谋生。 | 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60回:“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,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。” |
jiāng hú yì rén江湖艺人 | 在街上表演吟唱、讲故事、舞蹈、变戏法和哑剧等艺术而谋生的人。 | 徐贵祥《历史的天空》第一章:“那功夫不知是跟哪个江湖艺人学的,打起架来,三五条汉子近身不得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