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跋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6 个跋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bá hù zì suī跋扈恣睢指专横强暴,为所欲为。参见“跋扈自恣”。
bá hú zhì wěi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。《诗 豳风 狼跋》:“狼跋其胡,载疐其尾。”
zhuān hèng bá hù专横跋扈专断横行;蛮不讲理(跋扈:霸道;不讲道理)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梁冀传》:“帝少而聪慧,知冀骄横,尝朝群臣,目冀曰:‘此跋扈将军也。’”
fēi yáng bá hù飞扬跋扈飞扬:放纵;跋扈:蛮横;霸道。原指骄横放肆;不受约束。现形容气焰嚣张;目中无人。《北史 齐纪上 高祖神武帝》:“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,常有飞扬跋扈志。”
bá shān shè shuǐ跋山涉水跋:翻山越岭;涉:徒步过水。翻山越岭;蹚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也作“跋山涉川”。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于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
cháng tú bá shè长途跋涉跋涉:翻山越岭、趟水过河。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。形容路途遥远,行路辛苦。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66回:“妾身身犯国法,理所当然,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?决难从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