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尸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12 个尸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suì gǔ fěn shī碎骨粉尸比喻把事物彻底打碎、摧毁。《诗刊》1978年第3期:“八十年前腐朽的中国,用浓黑的幕布迎接了您,哪知道迎来的是这样一位巨人,他将挥起铁拳把旧世界打个碎骨粉尸。”
sān shī wǔ guǐ三尸五鬼比喻奸佞之臣。
sān shī bào tiào三尸暴跳形容人气愤到极点。
jué mù biān shī掘墓鞭尸挖开坟墓,鞭打尸体。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。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伍子胥求昭王,既不得,力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。”
xíng shī zǒu gǔ行尸走骨见“行尸走肉”。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0卷:“枯木不复生,其牙叶纵遇阳和之春,长为阴冥下鬼,毕于朽腐,可谓愍嗟,虽位极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”
sù cān shī wèi素餐尸位素餐:白吃饭;尸位:空占职位,不尽职守。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,白吃饭。《尚书 五子之歌》:“太康尸位,以逸豫灭厥德。”汉 王符《潜夫论 思贤》:“虚食主禄,素餐尸位而但事淫侈,坐作骄奢,破败而不及传世者也。”
yǐ zé liàng shī以泽量尸谓尸体遍野,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。极言死人之多。清·顾炎武《羌胡引》:“四入郊圻躏齐鲁,破邑屠城不可数,刳腹绝肠,折颈折颐,以泽量尸。”
fú shī liú xuè伏尸流血伏尸:横尸在地。指人死亡。形容杀人众多。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:“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,故圣王重行之。”
guǒ shī mǎ gé裹尸马革革:皮革。用马皮包裹尸体。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。宋·陆游《陇头水》:“男儿坠地志四方,裹尸马革固其常。”
mǎ gé guǒ shī马革裹尸革:皮;皮革;裹:包。用马皮将尸体包起来。形容英雄战死杀场的决心和无畏气概。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耳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
shī jiū zhī píng尸鸠之平尸鸠:亦作“鸤鸠”,即布谷鸟,传说它哺育群雏时能平均如一。比喻一视同仁。亦作“尸鸠之仁”。《诗经·曹风·鸤鸠》:“鸤鸠在桑,其子七兮。”毛亨传:“鸤鸠之养其子,朝从上下,暮从下上,平均如一。”
xíng shī zǒu ròu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;不起作用;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。行尸:会走动的尸体。晋 王嘉《拾遗记 后汉》:“夫人好学,虽死若存;不学者,虽存,谓之行尸走肉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