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6 个燥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shuǐ liú shī,huǒ jiù zào水流湿,火就燥 | 水向湿处流,火往干处烧。指物之气质类似必相感应。后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。 | 《易 乾》:“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……各从其类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此二者以形象相感。水流於地,先就湿处;火焚其薪,先就燥处。” |
chún gān kǒu zào唇干口燥 |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。 | 《古乐府·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” |
kǒu zào hóu gān口燥喉干 | 燥:干。形容非常干渴。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直喊到他口燥喉干,心中发空,才打道进城回公寓。” |
chún jiāo kǒu zào唇焦口燥 | 焦:干。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 | 唐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 |
tuī zào jū shī推燥居湿 | 把干的地方让给幼儿,自己睡在湿的地方。形容抚育孩子的辛劳。 | 《孝经援神契》:“母之于子也,鞠养殷勤,推燥居湿,绝少分甘。” |
kū zào wú wèi枯燥无味 | 单调呆板;毫无趣味。 | 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因此,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,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