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38 个危的成语
成语 | 解释 | 出处 |
---|---|---|
zhěng yī wēi zuò整衣危坐 | 危坐:端正地坐着。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。 | |
chéng rén zhī wēi乘人之危 | 乘:趁;危:危险;灾难。趁别人有困难时;去要挟、侵害对方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盖勋传》:“谋事杀良,非忠也;乘人之危,非仁也。” |
wēi yán wēi xíng危言危行 | 危:正直。说正直的话,做正直的事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。” |
wēi zài dàn xī危在旦夕 | 形容危险就在眼前。旦夕:早晨和晚上;指很短时间之内。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太史慈传》:“今管亥暴乱,北海被围,孤穷无援,危在旦夕。” |
dào xuán zhī wēi倒悬之危 | 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 | 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 |
dàn xī zhī wēi旦夕之危 | 旦夕:比喻短时间内。危:危险。形容危险逼近。 | 《三国志·蜀志·孟光传》:“旦夕之危,倒悬之急。” |
chǔ ān sī wēi处安思危 | 处:居于;思:想,考虑。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 | 南宋·郭茂倩《乐府诗集·皇复》:“居高念下,处安思危,照临有度,纪律无亏。” |
xíng bù lǚ wēi行不履危 |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。 | 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上》:“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,万乘之主行不履危。” |
wēi jí guān tóu危急关头 |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。 | 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对她也很好,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。” |
rén mìng wēi qiǎn人命危浅 | 浅:时间短。形容寿命不长,即将死亡。 | 晋 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 |
wēi jí cún wáng zhī qiū危急存亡之秋 | 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。 | |
dào gāo yì ān,shì gāo yì wēi道高益安,势高益危 | 益:更加;势:权势。道德越高尚,为人处事好,就越安全;权势越大,更容易滥用权力,刚愎自用,就越危险。 | 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:“道高易安,势高益危。居赫赫之势,失身且有日矣。” |
lín wēi shòu mìng临危授命 |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。” |
fú wēi dìng luàn扶危定乱 | 扶助危难,平定祸乱。 | 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3回:“能识人,能爱人才,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,为朝廷扶危定乱。” |
zhuǎn wēi wéi ān转危为安 | 由危险转为平安。危:危险。 | 汉 刘向《<战国策>书录》:“皆高才秀士,度时君之所能行,出奇策异智,转危为安运亡为存,亦可喜,亦可观。” |
jiàn wēi shòu mìng见危授命 |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。 | 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 |
lěi luǎn zhī wēi累卵之危 | 好比堆叠起来的蛋,极容易打碎。比喻情况极危险。 | 汉 刘向《极谏用外戚封事》:“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,如下有泰山之安,则上有累卵之危。” |
yú ān sī wēi于安思危 | 于:处于;思:想。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 | 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 |
jiù kùn fú wēi救困扶危 |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。 | 元 刘君锡《来生债》第四折:“救困扶危,疏财仗义,都做了注福消愆。” |
ān wēi yǔ gòng安危与共 | 共同享受安乐,共同承担危难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连。 | 三国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” |
lín wēi zì jì临危自计 | 计:计算。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。 | 后晋·刘昫《旧唐书·吴溆传》:“人臣食君之禄,死君之难,临危自计,非忠也。” |
xīn suǒ wèi wēi心所谓危 | 危:危险。心里觉得有危险。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。 |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人心之不同,如其面焉。吾其敢谓子面如吾面乎?抑所谓危,亦以告也。” |
shě ān jiù wēi舍安就危 | 舍:放弃;就:趋,从。舍弃安逸而趋于危险。形容违背常情,不理智。 | 宋·苏舜钦《上范希文书》:“延州逼近贼锋,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,虽古人不逮也。” |
wēi yán sǒng tīng危言悚听 | 危言:使人吃惊的话。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,使人惊疑震动。 | 梁启超《米禁危言》:“我国民勿以吾为危言悚听也。” |
rén xīn wéi wēi人心惟危 | 惟:是;危:险恶。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。 | 《尚书 大禹漠》: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” |
wēi jī sì fú危机四伏 | 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。 | 茅盾《子夜》九:“不要太乐观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。” |
yǐ wēi wéi ān,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 | 治:合理。把危亡当作安定,把祸乱当作太平。形容缺乏政治远见,看不到潜在的危机。 |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夫以天子之位,乘今之时,因天之助,尚惮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。” |
qù wēi jiù ān去危就安 | 离开危险,达到平安。 | 《北齐书·文襄帝纪》:“去危就安,今归正朔;转祸为福,已脱罗网。” |
wēi jí cún wáng危急存亡 | 危急:危险而紧急。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。 | 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今天下三分,益州罢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” |
dìng qīng fú wēi定倾扶危 | 倾:危。扶助危倾,使其安定。指挽救国家于危难之时。 | 汉·恒宽《盐铁论·备胡》:“古者明王讨暴卫弱,定倾扶危,使小国之君悦;讨暴定倾,则无罪之人附。” |
wēi yán sǒng tīng危言耸听 |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;使人惊疑震动。耸听:使人听了吃惊;危言:使人吃惊的话。 | 宋 吕祖谦《吕东莱文集》:“意者危言骇世,姑一快胸中之愤耶!” |
bō luàn jì wēi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 晋·龚壮《上李寿封事》:“管、蔡既兴,谗谀滋蔓,大义灭亲,拨乱济危。” |
wēi ér bù chí危而不持 | 持:扶助,支持。国有危急之事,不须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。 | 战国·鲁·孔丘《论语》: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。” |
lín wēi shòu mìng临危受命 |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。 |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 |
jiàn wēi zhì mìng见危致命 | 见“见危授命”。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” |
jí jí kě wēi岌岌可危 | 岌岌:十分危险;快要倾覆或灭亡。形容形势极其危险。 | 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天下殆哉,岌岌乎!” |
zhèng jīn wēi zuò正襟危坐 | 正襟:正一正衣襟;危坐:端正地坐着。理好衣襟;端端正正地坐着。 | 《史记 日者列传》:“宋忠、贾谊瞿然而悟,猎缨正襟危坐。” |
jū ān sī wēi居安思危 | 居:处在。处于安全的环境;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。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十一年》:“《书》曰:‘居安思危’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