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勇的成语
因篇幅关系,只列出前 22 个勇的成语
成语解释出处
yǒng wǎng zhí qián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。形容毫无畏惧地迎着困难上;不达目的决不罢休。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:“从俱摩拳擦掌,个个勇往直前。”
yǒu yǒng yǒu móu有勇有谋勇:勇气;胆量;谋:计谋。策略。既有胆量又有计谋。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献帝起居注》:“吕布受恩而反图之,斯须之间,头悬竿端,此有勇而无谋也。”
jí liú yǒng tuì急流勇退勇退:果断地退却或退避。在急流中果断退回;比喻做官的人;正当仕途顺利、得意之际就果断地抽身引退。宋 苏轼《赠善相程杰》诗:“火色上腾虽有数,急流勇退岂无人。”
zì gào fèn yǒng自告奋勇指主动要求去完成某项任务(告:表明;奋勇:鼓起勇气)。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,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!”
sǎn bīng yóu yǒng散兵游勇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。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;独自行动的人。毛泽东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》:“为着确保城乡治安、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,一切散兵游勇,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。”
fèn yǒng qián jìn奋勇前进奋:发扬。鼓起勇气,一直向前。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左右二拒,一齐鸣鼓,鼓声如雷,各各奋勇前进。”
bīng qiáng àng yǒng兵强将勇兵力强盛,将领勇猛。形容军力强大。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七回:“宋江等将勇兵强,打破了宛州、山南两座城池。
jī liú yǒng tuì激流勇退勇:果敢;退:退却,离去。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引退,以明哲保身。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五章:“田福军一回来,他就激流勇退,也许会给省委造成一种他尊重上级决定,并且已改变对田福军的看法,支持和信任他放手工作的印象。”
zhū tū xī yǒng猪突豨勇豨:野猪。指拼命向前冲,不怕死的人(含贬义)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下》:“匈奴侵寇甚,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,名曰猪突豨勇。”
zhòng shǎng zhī xià,bì yǒu yǒng fū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指用重金悬赏,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重赏之下,必有勇夫;赏罚若明,其计必成。”
zì jīn qí yǒng自矜其勇矜:自以为贤能。自以为勇敢过人。明·周承邦《兵家要领·戒骄篇》:“骄则自高其功,自神其智,自矜其勇。”
kuì bīng yóu yǒng溃兵游勇指逃散的士兵。李昌《回忆民先队》:“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,带枪到处抢劫肇事,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。”
fèn yǒng dāng xiān奋勇当先精神奋发;勇敢地冲在最前面;战斗在最前列。元 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,都要的奋勇当先,相持对垒。”
shǐ zhì shǐ yǒng使智使勇使:用。用人所长,以收其功。《新唐书·侯君集传》:“军法曰:‘使智使勇,使贪使愚,故智者乐立其功,勇者好行其志,贪者邀趋其利,愚者不计其死。’是以前圣使人,必收所长而弃所短。”
zhì yǒng shuāng quán智勇双全智:智谋。智谋和勇敢两方面都齐备。指既有智慧;又很勇敢。元 关汉卿《侯宴》第三折:“某文通三略,武解六韬,智勇双全,寸铁在手,万夫不当之勇。”
yǒng měng zhí qián勇猛直前勇猛地一直往前。宋·朱熹《答刘智夫书》:“若勇猛直前,便以头目脑髓布施,亦无不可也。”
jí liú yǒng jìn急流勇进在急流中勇敢前进。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;不退缩。宋 邵伯温《邵氏见闻录》:“以火箸画灰,作‘做不得’三字,徐曰:‘急流勇退人也’。”
jiàn yì yǒng wéi见义勇为义:正义;勇:勇敢;为;做。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hào yǒng dòu hěn好勇斗狠狠:暴戾,凶恶,残忍。爱逞威风,喜欢斗欧。形容人凶强好斗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好勇斗很,以危其父母,一不孝也。”
jīng bīng yǒng jiàng精兵勇将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将领。形容战斗力很强的将士。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现受汝宁郡都统制,手下多有精兵勇将。”
zhì yǒng jiān bèi智勇兼备智:智谋。又有智谋,又很勇敢。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49回:“此人智勇兼备,善于用兵,主公即当调回,可以退敌。”
yǒng měng jīng jìn勇猛精进原意是勤奋修行。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。《无量寿经》上卷:“勇猛精进,志愿无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