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摩肩接踵摩肩接踵的故事

摩肩接踵的成语故事


拼音mó jiān jiē zhǒng

基本解释摩:接触;踵:脚跟。肩挨肩;脚尖连着脚跟。形容人多拥挤;或比喻事物接连不断的出现。

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摩肩接踵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摩肩接踵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上气不接下气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七回:“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,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。”
不旋踵柳残阳《阎王梭》十七:“先是有开门声,不旋踵间,茅屋门被人拍的‘嘭嘭’响……”。
两肩荷口
义无旋踵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今之事势,义无旋踵,骑猛兽安可中下哉。”
交头接耳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三折:“大小三军,听吾将令,甲马不许驰骤,金鼓不许乱鸣,不许交头接耳,不许笑语喧哗。”
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三国·魏·曹植《白马篇》:“仰手接飞猱,俯身散马蹄。狡捷过猿猴,勇剽若豹螭。”
克肩一心语出《书 盘庚下》:“式敷民德,永肩一心。”孔传:“用布示民必以德义,长任一心以事君。”
兵连祸接孙中山《诰诫东江叛军通令》:“数年以来,闽、粤、湘生民涂炭,曹吴二贼,实为祸首,近复启衅浙奉,兵连祸接,本大元帅已明令诸将出师北伐。”
再接再厉唐 韩愈《斗鸡联句》:“一喷一醒然,再接再砺乃。”
击毂摩肩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涂,车毂击,人肩摩。”
压肩叠背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江州府看的人,真乃压肩叠背,何止一二千人。”
压肩迭背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江州府看的人,真乃压肩迭背,何止一二千人。”
君子之交接如水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表记》:“故君子之接如水,小人之接如醴;君子淡以成,小人甘以坏。”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应接不暇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言语》:“从山阴道上行,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。”
延颈举踵先秦 庄周《庄子 法箧》:“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,曰:‘某所有贤者’,赢粮而趣之。”
延颈企踵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海外遐方,信延颈企踵,四面内向,喁喁如也。”
彘肩斗酒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遂入,披帷西乡立,瞋目视项王……项王曰:‘壮士,赐之卮酒。’则与斗卮酒。哙拜谢,起,立而饮之。项王曰:‘赐之彘肩。’则与一生彘肩。樊哙覆其盾於地,加彘肩上,拔剑切而啗之……”
待人接物宋 俞文豹《吹剑四录》:“内而存心养性、立身行己无所歉,外而待人接物、处事应世无所戾。”
心摩意揣唐·薛逢《上中书李舍人启》:“心摩意揣,虑计神筹。”
战不旋踵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人曰:‘子卒也,而将军自吮其疽,何哭为?’母曰:‘非然也,往年吴公吮其父,其父战不旋踵,遂死于敌。’”
拱肩缩背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1回:“只有他穿着几件旧衣裳,越发显的拱肩缩背,好不可怜见的!”
挨肩擦背《清平山堂话本 错认尸》:“当日闹动城里城外人都得知,男子妇人,挨肩擦背,不计其数,一齐来看。”
挨肩擦脸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第65回:“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,百般轻薄起来。”
接三换九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6回:“你长大出嫁的时节,我与你打簪环,做铺盖,买梳头匣子,我当自家闺女一般接三换九。”
接三连四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9回:“我又没逃了,这么接三连四的叫人来找。”
接二连三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9回:“家中事情接二连三,也无暇及此。”
接续香烟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7回:“官人既然作了官,总以接续香烟为重,从此要早毕婚姻,成家立业要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