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从腹非的成语故事
拼音miàn cóng fù fēi
基本解释从:听从,顺从。表面顺从,心里反对。
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63回:“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,何难回头是岸,万不可面从腹非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面从腹非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面从腹非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| 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续集第八回:“她这两句话,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一面之雅 | 田汉《关汉卿》第七场:“女的我不认识,跟这关汉卿倒有一面之雅。” |
一面如旧 | 《晋书 张华传》:“初入洛,不推中国人士,见华一面如旧,钦华德范,如师资之礼焉。” |
三从四德 | 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一折:“不学些三从四德,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。” |
三占从二 | 《尚书 洪范》:“三人占,从二人之言。” |
不到长城非好汉 | 吴茂盛《驻京办》第11章:“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,于我而言,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。” |
不学面墙 | 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,莅事惟烦。” |
不看佛面看金面 | 王统照《银龙集·站长》:“我如果是个连长,或是个把书记官,不看佛面看金面,还有这场事?” |
不知所从 | 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心烦虑乱,不知所从。” |
不羞当面 | 元 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一折:“君子不羞当面,我有什么弊病处。 |
不识局面 | 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:“原来毛仲义五更时,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,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。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,正中了他的计策,分说不得。” |
不识庐山真面目 | 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|
东床坦腹 |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雅量》:“闻来觅婿,咸自矜持;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,如不闻。” |
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 | 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北海虽赊,扶摇可接;东隅已逝,桑榆非晚。” |
东风人面 | |
两头白面 |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。” |
两面三刀 | 元 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,倒说我两面三刀,我搬调你甚的来。” |
为非作恶 | 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七回:“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,前来扰乱我的公事,对也不对?” |
习非成是 | 西汉 扬雄《法言 学行》:“习乎习,以习非之胜是,况习是之胜非乎?” |
乱首垢面 |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世文大将军凤病,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,不解衣带连月。” |
云合景从 | 汉 贾谊《过秦论》: “天下云集响应,赢粮而景从。” |
人生面不熟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孩子见大郎如此待得他好,心里虽也欢喜,只是人生面不熟,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,有些不妥贴,还想要去。” |
人非土木 | 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第十二出:“谢荷公公!张协人非土木,必有报谢之期。” |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二年》:“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 |
人非物是 |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寄情》:“蓬莱院月悴花憔,昭阳殿人非物是。” |
人非草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众人道:‘上复观察,小人们人非草木,岂不省的?’” |
人面兽心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