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川渟岳峙川渟岳峙的故事

川渟岳峙的成语故事


拼音chuān tíng yuè zhì

基本解释谓水止不流,山高矗立。比喻人的凝重庄严。川,本作“渊”,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。

出处《晋书·隐逸传序》:“玉辉冰洁,川渟岳峙,修至乐之道,固无疆之休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川渟岳峙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川渟岳峙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马平川宋 苏轼《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》:“势若骏马奔平川。”
名山大川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百川归海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氾论训》:“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。”
川流不息南朝 梁 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川流不息,渊澄取映。”
山止川行清·唐甄《潜书·两权》:“诚能自固如是,是山止川行之势也;以战必胜,以攻必取者也。”
百川赴海《朱子语类·卷二·理气下》:“百川赴海而海不溢。”
川壅必溃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邵公曰:‘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必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,是故为川者,决之使导,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
血流成川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41回:“打进番营来,如入无人之境,打得尸如山积,血流成川。”
防人之口,甚于防川《晋书·孔严传》:“古人为政,防人之口,甚于防川。”
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,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是故为川者,决之使导;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
海纳百川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形器不存,方寸海纳。”李周翰注:“方寸之心,如海之纳百川也,言其包含广也。”
山川米聚语出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扞援呴又于帝前,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,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,分析曲折,昭然可晓。”
鹄峙鸾停明无名氏《四贤记 会母》:“看他眉儿秀,额儿峣,鹄峙鸾停一俊髦。”
名山胜川《晋书 孙统传》:“居职不留心碎务,纵意游肆,名山胜川,靡不穷究。”
山崩川竭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夫国必依山川。山崩川竭,亡之征也。”
口壅若川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