搬斤播两的成语故事
拼音bān jīn bō liǎng
基本解释专从细小的斤两上动脑筋。
出处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8卷:“如今这些贪人,拥着娇妻美妾,求田问舍,损人肥已,搬斤播两,何等肚肠!”
暂未找到成语搬斤播两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搬斤播两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举两失 | 《纲鉴抄略》:“朝廷一举而两失。纵不能复后,宜还仲淹、道辅。” |
一举两得 | 《晋书 束皙传》:“赐其十年之复,以慰重迁之情。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。” |
一刀两断 | 唐 寒山《诗三百三首》:“男儿大丈夫,一刀两断截;人面禽兽心,造作何时歇!” |
一双两好 | 明 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三折:“只要得女貌郎才,不枉了一双两好。” |
一客不烦两家 |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堂远禅师》:“一鹤不栖双木,一客不烦两家。” |
一床两好 | 宋·曾慥《高摘漫录》:“一床两好世间无,好女如何得好夫,高卷珠帘明点烛,试教菩萨看麻胡。” |
一搭两用 | |
一时无两 | 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53回:“况且良娣姿色,也是一时无两,更兼与肃宗患难相依,事事能先意承旨,无怪肃宗格外钟情。” |
一渊不两蛟 | 《文子 上德》:“一渊不两蛟,一雌不二雄,一即定,两即争。”《淮南子 说山训》:“一渊不两蛟,水定则清正。” |
一蛇两头 | 唐·韩愈《永贞行》诗:“一蛇两头见未曾,怪鸟鸣唤令人憎。” |
一言两语 | 《玉娇梨》第二回:“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,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。” |
一长两短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06回:“娘娘倘有一长两短,小尼岂肯独活。” |
一饥两饱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七卷:“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,每每不敷,一饥两饱。” |
三三两两 | 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》:“行不独自去,三三两两俱。” |
三天两头 | 老舍《我这一辈子》:“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。” |
三婆两嫂 | |
三心两意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九阿姐,你休得三心两意。” |
三长两短 | 明 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:“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,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。” |
丑声远播 | 《宋书·卢陵孝献王义真传》:“咸阳之酷,丑声远播。” |
两世为人 | |
两全其美 | 元 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司徒,你若肯与了我呵,堪可两全其美也。” |
两厢情愿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》:“智深大笑道:‘太公;你也是个痴汉;既然不两厢情愿;如何招赘做个女婿?’” |
两叶掩目 | 北齐·刘昼《刘子新论·专学》:“夫两叶掩目,则冥然无睹;双珠填耳,必寂然无闻。” |
两头三绪 | 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四折:“都则道百媚千娇,送的人四分五落,两头三绪。” |
两头白面 |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。” |
两手空空 | 清 袁枚《子不语》:“我客死于此,两手空空。” |
两极分化 | 毛泽东《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》:“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,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。” |
两相情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