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衽革枕戈衽革枕戈的故事

衽革枕戈的成语故事


拼音rèn gé zhěn gē

基本解释以铠甲为席,以兵器为枕。形容战事频繁,生活不安定。

出处严复《原强》:“当是之时,哀哀黔首,衽革枕戈,不得喙息,盖几靡有孑遗,秏矣!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衽革枕戈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衽革枕戈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枕黄粱唐·沉既济《枕中记》载,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,历尽富贵荣华,一觉醒来,主人黄粱尚未熟。
买牛息戈明·何景明《雁门太守行》:“太守下牛,买牛息戈。”
倒戈卸甲《续传灯录》:“雪峰三上投子,九到洞山,为什么倒戈卸甲?”
倒戢干戈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二》:“偃革为轩,倒戢干戈,示不复用兵。”
倒持干戈《后汉书·何进传》:“大兵聚会,强者为雄,所谓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,功必不成,只为乱阶。”
倒持戈矛《新唐书·陆贽传》:“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,斯谓倒持戈矛,以鳟授寇者也。”
倒置干戈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留侯世家》:“殷事已毕,偃革为轩,倒置干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复用兵。”
倒载干戈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倒载干戈,包之以虎皮……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。”
偃革为轩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殷事已毕,偃革为轩,倒置兵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复用兵。”裴駰集解引如淳曰:“革者,革车也;轩者,赤黻乘轩也。偃武备而治礼乐也。”
入室操戈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吾室,操吾戈以伐我乎!”
兵戈抢攘《金史·粘葛奴甲传》:“时兵戈抢攘,道路不通,奴甲受命,毅然策孤骑。”
前徒倒戈《尚书·武成》:“前徒倒戈,攻于后以北,血流漂杵。”
化干戈为玉帛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原道训》:“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,诸侯背之,海外有狡心。禹知天下之叛也,乃坏城平池,散财物,焚甲兵,施之以德,海外宾服,四夷纳职,合诸侯于涂山,执玉帛者万国。”
反戈一击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吾与杨军反戈击之。”
反戈相向《尚书·武成》:“前徙倒戈,攻于后以北。”
同室操戈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郑玄传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
圆木警枕宋·范祖禹《司马温公布衾铭记》:“以圆木为警枕,小睡则枕转而觉,乃起读书。”
大动干戈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”
大衾长枕《新唐书·让皇帝宪传》:“玄宗为太子,尝制大衾长枕,将与诸王共之。”
安枕而卧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黥英列传》:“使布出于上计,山东非汉之有也;出于中计,胜败之数未可知也;出于下计,陛下安枕而卧矣。”
寝苫枕块《仪礼·既夕礼》:“居倚庐,寝苫枕块。”
寝苫枕干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子夏问于孔子曰:‘居父母之仇如之何?’孔子曰:‘寝苫枕干不仕,弗与共天下也。”
寝苫枕戈明·刘基《春秋明经·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》:“以大义言之,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,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,不亦悖乎!”
弃甲倒戈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:“若是这个月破不的,只可依张子布之言,弃甲倒戈,北面而降之耳。”
弃甲投戈彭芬《署督部堂与司道绅耆致全省官绅电》:“仍先广行谕告,使众周知:但能弃甲投戈,决不究其既往。”
挥戈反日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鲁阳公与韩构难,战酣日暮,援戈而伪(挥)之,日为之反三舍。”
挥戈返日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85回:“既同处厝火积薪之会,当励挥戈返日之忠。”
挥日阳戈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盟寻泉石》:“总然借挥日阳戈,难挽西飞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