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幸灾乐祸幸灾乐祸的故事

幸灾乐祸的成语故事


拼音xìng zāi lè huò

基本解释指人缺乏善意;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。幸:高兴;乐:欢喜。

出处南北朝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诫兵》:“若居承平之世,睥睨宫阃,幸灾乐祸,首为逆乱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幸灾乐祸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幸灾乐祸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不亦乐乎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不改其乐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飘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扰,回出不改其乐。”
为善最乐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“日者问东平王,处家何等最乐?王言为善最乐。”
举酒作乐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朱然传》:“然既献捷,群臣上贺,权乃举酒作乐。”
乐不可言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大招》:“魂兮归徕!乐不可言只。”
乐不思蜀晋 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王问禅曰:‘颇思蜀否?’禅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”
乐不极盘东汉 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乐不极盘,杀不尽物。”
乐乐醄醄明·无名氏《浣花溪》第四折:“锡天厨美酒嘉肴,众位公卿乐乐醄醄。”
乐于助人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她见他为人忠厚,乐于助人,也信任他,处处请教。”
乐以忘忧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
乐善不倦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。”
乐善好施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乐书论》:“闻徵音,使人乐善而好施;闻羽音,使人整齐而好礼。”
乐嗟苦咄《鹖冠子·博选》:“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厮役者至,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。”
乐在其中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”
乐天安命巴金《春》:“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,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。”
乐天知命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
乐昌破镜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24卷:“妾有乐昌破镜之忧,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,为虏所惊。”
乐极则忧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极则忧,礼粗则偏矣。”
乐此不倦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》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
乐此不疲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》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
乐而不淫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《关雎》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乐而忘归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西巡狩,乐而忘归。”
乐道好古《孔丛子·公仪》:“鲁人有公仪体者,砥节厉行,乐道好古,恬于荣利,不事诸侯。”
乐道安命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
乐道安贫《晋书·儒林传论》:“……文博之漱流枕石,铲迹销声;宣子方乐道安贫,弘风阐教:斯并通儒之高尚也。”
二竖为灾春秋 鲁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
于飞之乐《诗经·大雅·卷阿》:“凤凰于飞,翩翩其羽。”
亡猿祸木《渊鉴类函》卷四三二引《汀州志》:“唐大历中,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,里人欲伐木杀之。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。里人惧,亟走救火,于是群猴脱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