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手笔的成语故事
拼音dà shǒu bǐ
基本解释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。
出处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大手笔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大手笔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举手之劳 | 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 |
一手一脚 | 郭沫若《棠棣之华》第五幕:“我们的父亲死得很早,是我们的母亲把我们姐弟两人一手一脚抚养成人。” |
一手一足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后稷天下之为烈也,岂一手一足哉!” |
一手包办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你一手包揽,我只晴我的手头钱。” |
一手托天 | |
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 | 《韩非子·功名》:“人主之患在莫之应,故曰:一手独拍,虽疾无声。” |
一手遮天 | 唐 曹邺《读李斯传》诗:“难将一人手,掩得天下目。” |
一把手 | 朱自清《三家书店》:“剑桥是第一把手。” |
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| 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承璀受阃》:“一朝权在手,便把令来行 ,大小三军,听吾命令。” |
万事大吉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》:“岁朝把笔,万事大吉,急急如律令。” |
三只手 |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8章:“庙会期间上布施的人不断头,得有个人来监视‘三只手’。” |
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6回:“这果真是‘三日不弹,手生荆棘。’” |
上下其手 | 唐 周矩《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》:“微讽动以探其情,所推者必上下其手,希圣旨也。” |
上根大器 | |
下笔如有神 | 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 |
下笔成文 |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一回:“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,且无书不读,下笔成文,千言立就。” |
不择手段 | 清 梁启超《袁世凯之解剖》:“为目的而不择手段,虽目的甚正,犹且不可。” |
不登大雅 | 见“不登大雅之堂”。 |
不登大雅之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 |
不能登大雅之堂 | |
不龟手药 | 《陆游诗集卷二十二 寓叹》:“人生各自有穷通,世事宁论拙与工。裹马革心空许国,不龟手药却成功。早朝玉勒千门雪,夜坐蓬窗万壑风。借得奇书且勤读,小儿能续地炉红。” |
东洋大海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 |
两手空空 | 清 袁枚《子不语》:“我客死于此,两手空空。” |
举手之劳 | 唐 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 |
举手加额 | 宋 陈亮《与韩子师侍郎书》:“百姓闻贤使君之来,举手加额,以为天眼开矣。” |
举手投足 | 唐 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 “如有力者,哀其穷而运转之,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。” |
举手相庆 | 明 刘基《甘露颂》序:“群臣莫不欣择,百姓莫不蹈舞,举手相庆。” |
举止大方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一回:“若是正经的女子,见了人一样,不见人也是一样,举止大方,不轻言笑的,那怕他在街上走路,又碍甚幺呢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