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阜民安的成语故事
拼音wù fù mín ān
基本解释阜:丰富。物产丰富,人民安乐。
出处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物阜民安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物阜民安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物一主 | 元·无名氏《衣袄车》第一折:“这披挂一物一主,看有什么人来。” |
一路平安 | 明 范受益《寻亲记》:“大王爷,保佑弟子一路平安,脚轻手健。” |
万物之灵 | |
上下相安 | 《晋书·束皙传》:“主无骄肆之怒,臣无嫠缨之请,上下相安,率礼从道。” |
不安于室 | 《诗经 邺风 凯风序》:“卫之淫风流行,虽有七子之母,犹不能安其室。”郑玄注:“不安其室,欲去嫁也。” |
不安本分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,竟一味的随心所欲。” |
与民更始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》:“朕嘉唐虞而乐殷周,据旧以鉴新。其赦天下,与民更始。” |
与民除害 | 汉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丞相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心当枭夷。” |
为万安计 | |
为民父母 | 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为民父母行政,不免于率兽而食人,恶在其为民父母也?” |
为民请命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阴侯列传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为百姓请命,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,孰敢不听!” |
乐天安命 | 巴金《春》:“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,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。” |
乐道安命 | 南朝·宋·鲍照《园葵赋》:“荡然任心,乐道安命。” |
乐道安贫 | 《晋书·儒林传论》:“……文博之漱流枕石,铲迹销声;宣子方乐道安贫,弘风阐教:斯并通儒之高尚也。” |
于安思危 | 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臣闻之《春秋》,于安思危,危则虑安。” |
人民城郭 | 晋·陶潜《搜神后记》卷一:“有鸟有鸟丁令威,去家千年今始归。城郭如故人民非,何不学仙冢垒垒。” |
人非物是 |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寄情》:“蓬莱院月悴花憔,昭阳殿人非物是。” |
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 | 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夫以天子之位,乘今之时,因天之助,尚惮以危为安,以乱为治。” |
价廉物美 | 《近十年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,要印一部书。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,所以特来求教。” |
修己安人 | 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修己以敬。’曰:‘如斯而已乎?’曰:‘修己以安人。’” |
傲睨万物 | 宋 黄庭坚《豫章文集 跋俞秀老清老诗颂》第26卷:“清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,其傲睨万物,滑稽以玩世,白首不衰。” |
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9回:“获曰:‘兔死狐悲,物伤其类’。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,往日无冤,何故害我?” |
全民皆兵 | 王朔《痴人》:“我知道这种勾当已发展到五花八门、全民皆兵的程度。” |
六神不安 | 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三十二:“凡人卧,头边勿安放火炉,令人六神不安。” |
兴国安邦 | 《林海》:“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,由今天看来,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。” |
典章文物 | 《明史·文苑传·徐一夔》:“幸而天历间虞集倣六典法,纂《经世大典》,一代典章文物粗备。” |
冷血动物 | 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李先生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,给顾先生当众恭维得春气入身,蠕蠕欲活。” |
分外之物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1回:“吾差四个统制官,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,但有分外之物,决不轻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