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蛾扑火的成语故事
拼音dé é pū huǒ
基本解释比喻自己找死。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:“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,倒来戏弄老娘!正是灯蛾扑火,惹焰烧身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灯蛾扑火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灯蛾扑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万家灯火 | 唐 白居易《江楼夕望招客》:“灯火万家城四畔,星河一道水中央。” |
不瘟不火 | |
不通水火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孙宝传》:“稚季耳目长,闻知之,杜门不通水火。”颜师古注:“不通水火,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。” |
不食人间烟火 | 宋·阮阅《诗话总龟》第九卷:“东坡读其诗,叹息云:‘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。’” |
交梨火枣 | 《真诰·运象二》:“玉醴金浆,交梨火枣,此则腾飞之药,不比于金丹也。” |
以火去蛾 | 《太平御史》卷九四四引《韩子》:“以火去蛾蛾愈多,以鱼殴蝇蝇愈至。” |
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 |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。” |
传风搧火 | |
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 | 《吴越春秋·勾践归国外传》:“越王念复吴,仇非上旦也。苦身劳心,夜以继日。……冬常抱冰,夏还握火。” |
刀山火海 | 汉 高安世译《佛说鬼问目连经》:“我一生已来,或登刀山剑树地狱,或堕火坑……” |
刀耕火种 | 宋 陆游《雍熙请机老疏》:“山宿山行,平日只成露布;刀耕火种,以今别是生涯地。” |
十万火急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。” |
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 | 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12章:“可是只准州官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,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。” |
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5回:“不料我们大老爷先护在里头,连问也不叫我问一声儿,可见他们官官相护,这才是‘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’,古人说的话是再不得错的。” |
只许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 | 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五卷:“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:‘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’” |
如火如荼 | 《国语 吴语》:“万人以为方阵,皆白裳、白旂、素甲、白羽之矰,望之如荼……左军亦如之,皆赤裳,赤旟,丹甲,朱羽之矰,望之如火。” |
帷灯匣剑 |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5回:“杯影蛇弓魔入幻,帷灯匣剑鬼生疑。” |
帷灯箧剑 | 清·新广东武生《黄萧养回头》:“如帷灯箧剑。如暮鼓晨钟,隐隐约约,莫非正喻相关,真正令我难解。” |
干柴烈火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今日天缘凑巧,竟赏了他,真是一对烈火干柴,如胶投漆,燕尔新婚,连日那里拆的开。” |
异香扑鼻 | 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4回:“土行孙看见妃子脸似桃花,异香扑鼻,不觉动力欲心。” |
引风吹火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6回:“\'坐山看虎斗\',\'借刀杀人\',\'引风吹火\'。” |
张火伞 | 唐·韩愈《游青龙寺赠崔太补阙》诗:“光华闪壁见神鬼,赫赫炎官张火伞。” |
影不离灯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3回:“这老张婆子影不离灯的一般,又不是外头宽快去外,支了他那里去?” |
心如火焚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我托他打听几时有船,他查了一查,说道:\'要等三四天呢。\'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没法的事,成日里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。” |
心急火燎 | 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:“那管院的太监,心燎意急,一筹莫展。” |
怒火冲天 | 老舍《龙须沟》第一幕:“[程娘子]怒火冲天,不顾一切地冲向狗子拚命,却被狗子一把抓住。” |
急于星火 | 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州司临门,急于星火。” |
惊风扯火 | 沙汀《在祠堂里》:“总是惊风扯火的!请问,搜查也搜查了,他还会把那个抓起来去枪毙么?不会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