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著书立说著书立说的故事

著书立说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ù shū lì shuō

基本解释著:写作;撰述;立:建树;成就;说:学说。写书或文章;创立自己的学说。也作“著书立言”。

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十五回:“将南京元(玄)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;鼓吹休明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著书立说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著书立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介书生唐·王勃《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》:“勃三尺微命,一介书生。”
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龙门远禅师法嗣》:“赵州道:‘无意者如何?’师曰:‘一度著蛇咬,怕见断井索。’”
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续集第八回:“她这两句话,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。”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
一鞭先著晋刘琨少负志气,与祖逖为友,共以收复中原为志,曾与亲故书曰:“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,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”见《晋书 刘琨传》。
三余读书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肃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从学者云:‘苦渴无日。’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三余之意,遇言:‘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时之余也。’”
三十而立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三足鼎立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欲三分鼎,连衡合从,也宜以时定。”
上无片瓦遮身,下无立锥之地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九回:“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,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,弄得上无片瓦遮身,下无立锥之地,只得仍缩在娘身边。”
不刊之书汉 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。”
不容分说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9回:“那罗刹不容分说,双手轮剑,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,砍上十数下。”
不由分说元 武汉臣《生金阁》第三折:“怎么不由分说,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?”
不立文字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》:“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。”
世代书香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7回:“林家虽贫到没饭吃,也是世代书香人家,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给亲戚,落的耻笑。”
东谈西说鲁迅《书信集 致金肇野》:“近来东谈西说,而其实都无深研究,发议论是不对的。”
两脚书橱《南史·陆澄传》:“澄当世称为硕学,读《易》三年不解文义,欲撰《宋书》竟不成。王俭戏之曰:‘陆公,书厨也。’”
中书君宋·苏轼《自笑》:“多谢中书君,伴我此幽栖。”
临池学书《晋书 卫恒传》:“弘农张伯英者,因而转精甚巧。凡家之衣帛,必书而后练之。临池学书,池水尽墨。”
丹书白马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申以丹书之信,重以白马之盟。”颜师古注:“白马之盟,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。”
丹书铁券《后汉书 祭遵传》:“丹书铁券,传于无穷。
丹书铁契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又与功臣剖符作誓,丹书铁契,金匮石室,藏之宗庙。”
为人说项唐·杨敬之《赠项斯》:“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。”
书不尽意《北齐书·文苑传·祖鸿勋》:“与阳休之书曰:‘……已矣哉,书不尽意。’”
书不尽言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”
书不释手《北史·牛弘传》:“[牛弘]性宽厚,笃志于学,虽职务繁杂,书不释手。”
书呆子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0回:“老夫素日常听人说,读书人每每读到后来入了魔境,要变成‘书呆子’。”
书囊无底宋·黄庭坚《送王郎》诗:“连床夜语鸡戒晓,书囊无底谈未了。”
书声朗朗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三回:“ 走过闹市,只听那些居民人家,接二连三,莫不书声朗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