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缶钟惑的成语故事
拼音èr fǒu zhōng huò
基本解释二:疑,不明确;缶、钟:指古代量器。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。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。
出处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以二缶钟惑,而所适不得矣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二缶钟惑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二缶钟惑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不做,二不休 | 唐 赵元一《奉天录》第四卷:“光晟临死而言曰:‘传语后人,第一莫作,第二莫休。’” |
一台二妙 | 《晋书·卫瓘传》:“瓘学问渊博、明习文艺,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,时人号为‘一台二妙’。” |
一客不烦二主 | 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52回:“一客不烦二主,你不接济他这一步儿,叫他又往那里借去?” |
一家无二 | 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一折:“这个女孩儿,也是有缘,我认了做义女,她自到我家来,倒也亲热,一家无二。” |
一差二误 | 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罢,罢,我两口也老了,管你不得,只怕有些一差二误,被人耻笑。” |
一干二净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?” |
一心无二 | 《旧唐书 张巡传》:“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,一心无二,经年乏食,忠义不衰。” |
一来二去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8回:“一来二去,眼大心肥,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?” |
一清二楚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,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。” |
一清二白 | 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贾李魁道:‘王紫泥,张绳祖他俩个,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。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,便一清二白。” |
一穷二白 | 毛泽东《论十大关系》:“我曾经说过,我们一为\'穷\',二为\'白\'。\'穷\'就是没有多少工业,农业也不发达。\'白\'就是一张白纸,文化水平、科学水平都不高。 |
一见钟情 | 清 墨浪子《西湖佳话》:“乃蒙郎君一见钟情,故贱妾有感于心。” |
一身二任 | 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诸侯骨肉莫亲大王,大王于属则子也,于位则臣也,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。” |
一身而二任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吉传》:“诸侯骨肉,莫亲大王,大王于属则子也,于位则臣也,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。” |
一退六二五 |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陈家的老的、小的,只是个一退六二五,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,推得干干净净!” |
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| 张恨水《啼笑姻缘》续集第八回:“她这两句话,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说起 |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序:“觉世间变幻之态,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……尝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从何处说起。” |
一齐二整 | 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03回:“作速走,不必一齐二整。” |
丁一卯二 | 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要说个丁一卯二,不许你差三错四。” |
七十二变 | 毛泽东《矛盾论》:“神话中的许多变化,例如《山海经》中所说的‘夸父追日’,《淮南子》中所说的‘羿射九日’,《西游记》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……” |
七十二行 | 陶行知《自动学校贺诗》:“有个学校真奇怪,小孩自动教小孩。七十二行皆先生,先生不在学如在。” |
丈二和尚 |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二章:“敌人又丈二和尚,摸不着头脑了。” |
三下五除二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6回:“偶然在家闲一刻,便见他姊妹两个‘三下五除二’的不离手,‘五亩七分半’的不离口。” |
三冬二夏 | |
三占从二 | 《尚书 洪范》:“三人占,从二人之言。” |
三平二满 | 宋 黄庭坚《四休居士诗序》:“粗茶淡饭饱即休,被破遮寒暖即休;三平二满过即休,不贪不妒老即休。” |
三心二意 | 元 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一折:“争奈是匪妓,都三心二意。” |
不二法门 | 《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》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无言无说,无示无识,离诸问答,是为入不二法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