襟江带湖的成语故事
拼音jīn jiāng dài hú
基本解释襟:衣襟。带:衣带。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,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。
出处唐·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襟三江而带五湖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襟江带湖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襟江带湖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口吸尽西江水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》:“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” |
一衣带水 | 《南史 陈纪下 后主》:“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:‘我为百姓父母,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?’” |
三江七泽 | 唐·李白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:“洞庭潇湘意渺绵,三江七泽情洄沿。” |
三江五湖 | 战国·鲁·尸佼《尸子》下卷:“取玉甚难,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反,百人往,十人反。” |
不到乌江不肯休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6卷:“世上死生皆为利,不到乌江不肯休。” |
不废江河 | 唐 杜甫《戏为六绝句》之二:“王杨卢骆当时体,轻薄为文哂未休。尔曹身与名俱灭,不废江河万古流。” |
不断如带 | 《新唐书 韩愈传赞》:“自晋汔隋,老佛显行,圣道不断如带。” |
不绝如带 | 《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》:“方吕后时,诸吕用事,擅相王。刘氏不绝如带。” |
中江举帆 | 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“十舰最著前,中江举帆,余船以次俱进。” |
九江八河 | 《四游记·灵耀分龙会为明辅》:“却说次日众真君聚朝奏玉帝曰:‘当年五月二十五日,起分龙会,会集九江八河、五湖四海各宫龙王赴会迎雨。’” |
五湖四海 | 唐 吕岩《绝句》:“斗笠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遨游。” |
以点带面 | 竺可桢《一年来的综合考察》:“考虑全面布局,因此是点面结合,以点带面。” |
倒海翻江 | 宋 陆游《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》诗:“五更颠风吹急雨,倒海翻江洗残暑。白浪如山泼入船,家人惊怖篙师屋。” |
冠袍带履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8回:“一个捧着文房四宝,一个捧着冠袍带履。” |
半壁江山 | 清 蒋士铨《冬青树 提纲》:“半壁江山,比五季朝廷尤小。” |
叔度陂湖 | 《后汉书·黄宪传》:“叔度汪汪若千顷陂,澄之不清,淆之不浊,不可量也。” |
吴带当风 | 宋·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·论曹吴体法》:“吴带当风,曹衣出水。” |
啸傲湖山 | 姚华《曲海一勺》:“折揽胜登临,亦传啸傲湖山之作。” |
塞北江南 | 唐·韦蟾《送卢潘尚书之灵武》诗:“贺兰山下果园成,塞北江南旧有名。” |
大江东去 | 宋·苏轼《赤壁怀古》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 |
大江南北 |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5回:“目今大江南北,盗贼蜂起,江淮之地,十去其五;河南、河北,或复或失,不得安宁。” |
夹枪带棍 | 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1回:“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!又不像是恼我,又不像是恼二爷,夹枪带棍,终久是个甚么主意?” |
夹枪带棒 |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一回:“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。又不像是恼我,又不像是恼二爷,夹枪带棒,终久是个什么主意?” |
安眉带眼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,直须要我开口说。” |
局骗拐带 | |
布衣韦带 | 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山传》:“布衣韦带之士,修身于内,成名于外,而使后世不绝息。” |
带减腰围 | 语出《梁书·昭明太子统传》:“体素壮,腰带十围,至是减削过半。” |
带月披星 |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二折:“则合带月披星,谁着你停眠整宿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