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忍饥挨饿忍饥挨饿的故事

忍饥挨饿的成语故事


拼音rěn jī āi è

基本解释忍受饥饿。形容极其贫困。

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114回:“忍饥挨饿进庙杀僧,少水无茶开门揖盗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忍饥挨饿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忍饥挨饿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饥两饱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七卷:“钱兴日逐做些小经纪供给家主,每每不敷,一饥两饱。”
东挨西撞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终日间靠着些东涂西沫,东挨西撞,也济不得甚事。”
养儿代老,积谷防饥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小姐谏父》:“爹爹,正是养儿代老,积谷防饥。”
养小防老,积谷防饥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三折:“‘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’养小防老,积谷防饥。”
号寒啼饥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冬暖而儿号寒,年丰而妻啼饥。
吞声忍气元 高文秀《黑旋风》第一折:“我只是吞声忍气,匿迹潜形。”
啼饥号寒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冬暖而儿号寒,年丰而妻啼饥。”
坚忍不拔宋 苏轼《晁错论》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”
声吞气忍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瞷询衷情》:“夫人,非是我声吞气忍,只为你爹行势逼临,怕他知我要归去,将人厮禁。”
如渴如饥三国·魏·嵇康《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》:“思我良朋,如渴如饥,愿言不获,怆矣其悲。”
如饥似渴晋 陈寿《三国志 陈思王值传》:“迟奉圣颜,如饥似渴。”
如饥如渴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二回:“宋江陪笑道:‘怎敢相戏。实慕员外威德,如饥如渴。万望不弃鄙处,为山寨之主,早晚共听严命。’”
小不忍则乱大谋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巧言乱德,小不忍则乱大谋。”
己溺己饥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
己饥己溺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
忍俊不禁唐 崔致远《答徐州时溥书》:“足下去年,忍俊不禁,求荣颇切。”
忍尤含垢《后汉书·曹世叔妻传》:“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,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,是谓卑弱下人也。”
忍无可忍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》:“宣王曰:‘且止,忍不可忍!”
忍气吞声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:“你不如休和他争,忍气吞声罢!”
忍痛割爱王朔《我是你爸爸》:“爱情嘛,不管早晚,不分先后,我忍痛割爱。”
忍辱含垢汉 班昭《女诫》:“谦让恭敬,先人后己;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;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,是谓卑弱下人也。”
忍辱负重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
惨不忍睹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惨不忍闻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二回:“或父呼子,或夫觅妻,呱呱之声,草畔溪间,比比皆是,惨不忍闻。”
戤米囤饿杀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徒然守着他,救不得饥饿。真是戤米囤饿杀了。”
把饭叫饥宋 苏轼《答程彝仲推官书》:“所示自是一篇高文,大似把饭叫饥,聊发千里一笑。”
挨家挨户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自从他作了副里长,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,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。”
挨山塞海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那日观看的人,何止挨山塞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