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珠绕翠围珠绕翠围的故事

珠绕翠围的成语故事


拼音zhū rào cuì wéi

基本解释珠:珍珠;翠:翡翠。形容妇女雍容华贵的妆饰。

出处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棋游》:“纷纭,绣幕雕轩,珠绕翠围,争妍夺俊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珠绕翠围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珠绕翠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串骊珠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:“有字多声少,有声少字多,所谓一串骊珠也。”
二龙戏珠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,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。”
五星连珠《竹书纪年》上卷:“凤凰在庭,朱草生,嘉禾秀,甘露润,醴泉出,日月如合璧,五星如连珠。”
人老珠黄清 张贵胜《遣愁集》:“人老珠黄,春残花谢。”
余音绕梁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战国·郑·列御寇《列子·汤问》:“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偎红倚翠宋·陶榖《清异录·偎红倚翠大师》:“李煜在国,微行娼家,遇一僧张席,煜遂为不速之客。僧酒令、讴吟、吹弹莫不高了……。煜乘醉大书右壁曰: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,传持风流教法。”
刻翠裁红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第三卷:“毛会侯《浣雪词》,刻翠裁红,务求新颖。”
剖蚌求珠《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》:“甫欲凿石索玉,剖蚌求珠,今乃随、和炳然,有如皎日,复何疑哉!”
合浦珠还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》:“(合浦)郡不产谷实,而海出珠宝,与交阯比境……尝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岁,去珠复还,百姓皆反其业。”
和氏之璧,夜光之珠晋·刘琨《答卢谌诗一首并书》:“和氏之璧,焉得独曜于郢握;夜光之珠,何得未玩于随掌?”
咳珠唾玉林学衡《新猛近稍习词章》诗:“俪白妃青从检点,咳珠唾玉定纷纶。”
围城打援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五章:“‘围城打援’的办法,不是常使用吗?”
围点打援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但是老练的帝国军人却揣摸不到于而龙牌下押的什么注,是围点打援,目标朝着他?”
好语似珠宋 苏轼《次韵答子由》:“好语似珠穿一一,妄心如膜退重重。”
好语如珠宋·苏轼《次韵答子由》诗:“好语如珠串一一,妄心如膜退重重。”
妙语连珠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54章:“他出口成章,妙语连珠,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。”
字字珠玉明 汤显祖《邯郸记 赠试》:“听的黄榜招贤,尽把所赠资金,引动朝贵,则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。”
带减腰围语出《梁书·昭明太子统传》:“体素壮,腰带十围,至是减削过半。”
披罗戴翠许地山《危巢坠简·东野先生》:“黑油油的头发,映着一副不施脂粉的黄瘦脸庞,若教他披罗戴翠,人家便要赞他清俊。”
探玄珠《叔苴子·外编》:“昔人闻赤水中有玄珠也,相与沐而探之。”
明珠弹雀汉 扬雄《太玄 唐》:“明珠弹于飞肉,其得不复。测曰:明珠弹肉,费不当也。”
明珠投暗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“明珠投暗大屈才能;入室操戈自相鱼肉。”
智珠在握清·袁枚《与刘介石太守》:“阁下智珠在握,或小试其使贪使诈之才,而仍有毅然不惑之见,恐非香亭之所能知也。”
沤珠槿艳唐·高彦休《唐阙史·韦进士见亡妓》:“某非猎食者,哀君情切,因来奉救。沤珠槿艳,不必多怀。”
沧海遗珠《新唐书 狄仁杰传》:“异其才,谢曰:‘仲尼称观过知仁,君可谓沧海遗珠矣。’”
灵蛇之珠《淮南子·说览冥训》:“譬如惰侯之珠,和氏之璧,得之者富,失之者贫。”
玉润珠圆唐 张文琮《咏水诗》:“方流涵玉润,圆折动珠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