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通忧共患通忧共患的故事

通忧共患的成语故事


拼音tōng yōu gòng huàn

基本解释共同承担忧患。

出处康有为《上皇帝第二书》:“尝推先王之意,非徒集思广益,通达民情,实以通忧共患,给民合志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通忧共患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通忧共患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窍不通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一通百通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,当时习了口诀,自习自练,将七十二般变化,都学成了。”
万事亨通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那孔方兄运出万事亨通的本领,先治了关格之症。”
不共戴天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父之仇,弗与共戴天。”
不通世务
不通时宜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方头》:“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。”
不通水火东汉 班固《汉书 孙宝传》:“稚季耳目长,闻知之,杜门不通水火。”颜师古注:“不通水火,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。”
中通外直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
串通一气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鸳鸯听了,便红了脸,说道:‘怪道,你们串通一气来算计我!’”
主忧臣劳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
主忧臣辱宋·魏了翁《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》:“臣窃念主忧臣辱,义不得辞,跼蹐受命,退而差辟官吏、条列事目、调遣将士,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,靡微不周。”
乐以忘忧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。”
乐极则忧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乐记》:“乐极则忧,礼粗则偏矣。”
书通二酉语出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引南朝·宋·盛弘之《荆州记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,相传秦人于此而学,因留之。”
互通有无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
亘古通今南朝·宋·鲍照《河清颂》:“亘古通今,明鲜晦多。”
人所共知宋 朱熹《封建》:“百于古今之变,利害之实,人所共知而易见者,亦复乖戾如此。”
人满为患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二章一:“客栈小,已经人满为患。”
倒悬之患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全琮传》:“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。”
儿行千里母担忧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4回:“你这个冤家,在何处饮酒,这早晚方回,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。”
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乎!’”
先忧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忧事汉·戴德《大戴礼记·曾子立事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事,先乐事者后忧事。”
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汉·刘向《说苑·谈丛》:“先忧事者后乐,先傲事者后忧。”
先忧后喜元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您稳放着个先忧后喜,我空怀着个有苦无甘。”
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1回:“正是八仙过海,独自显神通。”
八面圆通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要嘴巴会说,见人说人话,见鬼说鬼话,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,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,真正要八面圆通,十二分周到,方能当得此任。”
六通四达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49卷:“今谓明义各自为宜,少多非为定准,如六通四达,岂止三耶!”
共为唇齿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