嘴大喉咙小的成语故事
拼音zuǐ dà hóu lóng xiǎo
基本解释吃得进吞不下,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出处
暂未找到成语嘴大喉咙小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嘴大喉咙小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家老小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回:“当日接了书信,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,带从者百余人,车百余辆,径望兖州而来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七卷:“你若无事退回,我自养你一家老小,如要原钱还府,也是我出。” |
七嘴八张 | 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二回:“众官员一拥而前,七嘴八张的,都问道:‘世子何在?’” |
七嘴八舌 | 《好逑传》第五回:“众人正跑得有兴头上,忽被铁公子拦住,便七嘴八舌地乱嚷。” |
七老八小 | 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五章:“起开,我又不七老八小的,搀着架着干什么?” |
万事大吉 |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》:“岁朝把笔,万事大吉,急急如律令。” |
三寸鸟,七寸嘴 | |
上根大器 | |
不修小节 | 《晋书 石苞传》:“石苞……雅旷有智局,容仪伟丽,不修小节。” |
不拘小节 |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虞延传》:“(延)性敦朴,不拘小节,又无乡曲之誉。” |
不无小补 | 宋 朱熹《朱子全集 尚书一》:“诸家虽或浅近,要亦不无小补,但在详择之耳。” |
不登大雅 | 见“不登大雅之堂”。 |
不登大雅之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 |
不能登大雅之堂 | |
东洋大海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弄得神魂颠倒,意乱心迷,将前妻昔日恩义,撇向东洋大海。” |
举止大方 | 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十一回:“若是正经的女子,见了人一样,不见人也是一样,举止大方,不轻言笑的,那怕他在街上走路,又碍甚幺呢?” |
久闻大名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1回:“朱仝道:‘久闻大名。’连忙下拜。” |
乌鸦嘴 | 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烟消云散》:“我变成乌鸦嘴了。” |
乖嘴蜜舌 | 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100回:“素姐那乖嘴蜜舌,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,不惟不把他可恶。” |
五大三粗 | 梁斌《播火记》:“猛回头,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,仔细一看是大贵。” |
五羖大夫 | 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乃使人谓楚曰:‘吾媵臣百里奚在焉,请以五羖羊皮赎之。’……缪公大说,授之国政,号早曰‘五羖大夫’。” |
五花大绑 | 李季《王贵与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顺着捆来横着绑,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。” |
人多嘴杂 | 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闺臣恐人多嘴杂,说话不便,即同良箴,红蕖,紫绡另在一房居住。” |
人小鬼大 | 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1回:“人小鬼大,你竟敢弄这样的戏法。” |
以小人之心,度君子之腹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愿以小人之腹,为君子之心。” |
以小见大 | 老舍《赵子曰》:“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,可是以小见大,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。” |
伏低做小 | 元 尚仲贤《三夺槊》第二折:“他立下功劳,怎肯伏低做小。” |
体大思精 | 南朝 宋 范晔《狱中与诸甥侄书》:“自古体大而思精,未有此也。” |
倚大欺小 | 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24回:“你就将铁锤打他,也算你倚大欺小,量窄不容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