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揎腕攘臂揎腕攘臂的故事

揎腕攘臂的成语故事


拼音xuān wàn rǎng bì

基本解释捋袖伸臂。一种粗暴的姿态。

出处清·戴名世《〈齐讴集〉自序》:“譬之盲僮跛竖,各以其意喜怒主人,而揎腕攘臂于藩篱之外,而主人曾莫知之也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揎腕攘臂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揎腕攘臂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臂之力元 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:“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,愁甚冤仇不报?”
三头六臂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》:“三头六臂擎天地,愤怒那吒扑帝钟。”
三首六臂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六十三回:“子牙见对营门一人,三首六臂,青面獠牙。”
争权攘利李大钊《大哀篇》:“钻营运动、争权攘利之不暇,奚暇计及民生哉?”
交臂历指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则是罪人交臂历指,而虎豹在于囊槛,亦可以为得矣。”
交臂相失唐·冉元一《薛刚墓志》:“齐体合欢,交臂相失。”
伐善攘羭唐·李商隐《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》:“敢伐善以攘羭。”
使臂使指《管子·轻重乙》:“若此,则如胸中使臂,臂之使指也。”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令海内之势,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。”
兵戈抢攘《金史·粘葛奴甲传》:“时兵戈抢攘,道路不通,奴甲受命,毅然策孤骑。”
割臂之盟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初,公筑台,临党氏,见孟任,从之。閟。而以夫人言,许之,割臂盟公。生子般焉。”
割臂盟公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初,公筑台,临党氏,见孟任,从之。閟。而以夫人言,许之,割臂盟公。生子般焉。”
壮士断腕唐·窦皐《述书赋下》:“君子弃瑕以拔才,壮士断腕以全质。”
失之交臂先秦 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。”
奋臂大呼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,奋臂大呼。”
如臂使指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从。”
安内攘外汉 张仲景《伤寒论 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尊王攘夷清·皮锡瑞《经学历史·经学变古时代》:“但尊王攘夷,虽春秋大义,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,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。”
左膀右臂凌叔华《古韵》:“据说恭亲王把他视为左膀右臂,将来肯定官运亨通。”
怒臂当车明·许三阶《节侠记·侠晤》:“小生怒臂当车,自取戮辱,惭愧惭愧!”
怒臂当辙宋·吕祖谦《东莱博议·随叛楚》:“随非惟不自忧,乃不自量其力,怒臂当辙,以蹈祸败。”
意攘心劳明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二折:“卢生也,也是你三生累积功千劫,教我一夜思量计万条,意攘心劳。”
扼腕兴嗟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01回:“于是吏民俱困,都累得扼腕兴嗟,愁眉百结了。”
扼腕叹息晋 王隐《晋书 刘锟传》:“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。”
扼腕抵掌
把臂徐去
折臂三公唐·刘禹锡《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》:“上车著作应来问,折臂三公定送方。”
捋袖揎拳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四折:“前后军兵紧相并,左右枪刀厩围定。捋袖揎拳挺盔顶,破步撩衣扯剑迎。”
攘为己有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73回:“就如人家做文,往往窃取陈编,攘为己有,惟恐别人看出,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,杂七杂八,强为贯串,以为掩人耳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