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涎脸涎皮涎脸涎皮的故事

涎脸涎皮的成语故事


拼音xián liǎn xián pí

基本解释见“涎皮涎脸”。

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1回:“月娘看不上,说道:‘你真个恁涎脸涎皮的,我叫丫头进来。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涎脸涎皮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涎脸涎皮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毛泽东《组织起来》:“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,这就是说,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。”
三个臭皮匠,赛过诸葛亮
与狐谋皮《太平御览》卷二○八引《符子》:“[周人]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;欲具少牢之珍,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,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,五年不具一牢。”
与虎谋皮《太平御览》第208卷引《符子》:“欲为千金之裘,而与狐谋其皮,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,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。”
体无完皮晋·郭讼《魏晋世语》:“纂性急少恩,死之日体无完皮。”
出头露脸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芦》第九回:“伯伯不守戒律,伯母何必出头露脸,送与官打,被他燥皮,又要吃惊吃吓。”
劈头盖脸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4回:“晃盖喝道:‘你既不做贼,如何拿你在这里?’夺过士兵手里棍棒,劈头盖脸便打。”
反脸无情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:“但自日俄战争结束后,它就反脸无情,和清朝反动政府勾结起来。”
吹牛皮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我就不相信,那是吹牛皮。”
哭丧着脸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6回:“小玉兰哭丧着脸,走到湖亭席上,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。”
嘴是两张皮
嘻皮笑脸①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回:“你要仔细!你见我和谁玩过!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,你该问他们去!”②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三:“金旺来了,嘻皮笑脸向小芹说:‘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吧?”
垂涎三尺唐 柳宗元《三戒》:“临江之人,略得麋麂,畜之。入门,群犬垂涎,扬尾皆来。”
垂涎欲滴唐 柳宗元《招海贾文》:“垂涎闪舌兮,挥霍旁午。”
墙上泥皮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可正是堂上的糟糠,休猜作墙上泥皮。”
嬉皮笑脸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0回:“你见我和谁玩过!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,你该问他们去!”
急扯白脸老舍《离婚》六:“她把气咽下去,丈夫是好意,可是,何必那么急扯白脸的呀!”
愁眉苦脸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7回:“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,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。”
戴头识脸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6回:“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!戴头识脸的,也这般啰唣!”
打肿脸充胖子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肿脸充胖子,你还知道羞耻不?”
抽筋剥皮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二回:“可知那州县老爷们比娼妓还要下贱!遇见驯良百姓,他治死了还要抽筋剥皮,锉骨扬灰。”
拉大旗作虎皮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首先应该扫荡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着自己,去吓唬别人。”
拉皮条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15回:“实夫方知是拉皮条的,笑置不理。”
挨肩擦脸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第65回:“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,百般轻薄起来。”
有头有脸浩然《艳阳天》第29章:“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全都敬着他,支书跟他更是亲近。”
杏脸桃腮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杏脸桃腮,乘着月色,娇滴滴越显得红白。”
杏腮桃脸宋·辛弃疾《西江月·赋丹桂》词:“杏腮桃脸费铅华,终惯秋蟾影下。”
染指垂涎《元史·郝经传》:“病民诸奸各持两端,观望所立,莫不凯觎神器,染指垂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