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退堂鼓的成语故事
拼音dǎ tuì táng gǔ
基本解释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
出处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将马来,回私宅去也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打退堂鼓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打退堂鼓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一棍子打死 | 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,发表了就‘一棍子打死’,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。” |
一竹竿打到底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,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,不想半路相抛。” |
一网打尽 | 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四卷:“聊为相公一网打尽。” |
一貌堂堂 | 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陆姑救易》:“我见他一貌堂堂,必然高贵。” |
一退六二五 | 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陈家的老的、小的,只是个一退六二五,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,推得干干净净!” |
一鼓作气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 |
不打不成器 | 艾煊《大江风雷》第二部:“这孩子性子野,你不要姑息他,打、骂都可以,就是不要将就他。不打不成器……” |
不打不相识 |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8回:“戴宗道:‘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。常言道:不打不成相识。’” |
不打自招 | 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3卷:“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。” |
不登大雅之堂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这部评话,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。” |
不知进退 | 汉 荀悦《汉纪 哀帝纪下》:“恐陛下有过失之讥,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。” |
不能登大雅之堂 | |
不进则退 | 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卷:“凡人不进则退也。” |
两部鼓吹 | 《南齐书·孔稚珪传》:“门庭之内,草莱不剪,中有蛙鸣,或问之曰:‘欲为陈蕃乎?’稚珪笑曰:‘我以此当两部鼓吹,何必期效仲举。’” |
乘热打铁 | 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他觉得老大实在有可爱的地方;于是,他决定乘热打铁,把话都说净。” |
以退为进 | 汉 扬雄《法言 君子》:“昔乎颜渊以退为进,天下鲜俪焉。” |
仪表堂堂 | 郭沫若《蔡文姬》第二幕:“曹丞相魁梧奇伟,仪表堂堂。” |
倒打一瓦 | 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七:“先生并没说什么呀,你别先倒打一瓦!” |
倒打一耙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输了理可不输气,输了气也不输嘴。且翻打他一耙,倒问他!” |
偃旗息鼓 | 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》:“成都既定,以云为翊军将军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 |
关门打狗 | 王朔《千万别把我当人》:“‘就是这个意思。’赵航宇说,‘诱敌深入,关门打狗。’” |
冠冕堂皇 |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6回:“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,都说,某人虽有嗜好,尚还有自爱之心。” |
出处进退 | 宋·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功名成就,不居而去,其出处进退,又庶乎英魄灵气,不随异物腐散,而长在乎箕山之侧与颖水之湄。” |
击鼓鸣金 |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三回:“张辽可使击鼓鸣金,许褚可使牧羊放马。” |
功成身退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、天之道。” |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 |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6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,暗暗地寻思道:‘既是好意请我们吃酒,如何这般相待,不许人动身?’” |
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 |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自实心里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落似的,身子好像墽盘上蚂蚁,一霎也站脚不住。” |
十字打开 | 宋·陆九渊《象山集·象山语录》:“孟子十字打开更无隐遁,盖时不同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