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牙签犀轴牙签犀轴的故事

牙签犀轴的成语故事


拼音yá qiān xī zhóu

基本解释见“牙签玉轴”。

出处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孝妇题真》:“湘帙缥囊,数起看何止一万卷;牙签犀轴,乘将来彀有三十车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牙签犀轴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牙签犀轴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历史出处
一点灵犀唐·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
万签插架唐 韩愈《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》诗:“邺侯家多书,插架三万轴。一一悬牙签,新若手未触。”
丛轻折轴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》:“臣身远与寡,莫为之先,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,丛轻折轴。”
以牙还牙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伶牙俐齿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,讲三干四,说人好歹,讦人暧昧,损人行止。”
佶屈聱牙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周诰殷盘,佶屈聱牙。”
俐齿伶牙元 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二折:“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,那般的俐齿伶牙。”
利齿能牙元 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这妮子使着呵,早妆聋做哑。泼贱才,堪人骂,再休来利齿能牙。”
北门南牙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纪中宗神龙元年》:“北门南牙,同心协力。”
名书锦轴《神童诗·劝学》:“遗子黄金宝,何如教一经,姓名书锦轴,朱紫佐朝廷。”
咬牙切齿元 孙仲章《勘头巾》第二折:“为甚事咬牙切齿,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。”
嘴里牙多马力《黑牡丹》:“算啦算啦!你嘴里牙多,我说不过你。”
官不威,爪牙威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少不得官不威,爪牙威,做都管,做大叔,走头贴,打驿吏,欺估客,诈乡民,总是这一干人丁。”
张牙舞爪《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》:“鱼生三日游于江湖,龙生三日张牙舞爪。”
强嘴硬牙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:“花永喜娘们,胆大心尖,强嘴硬牙,老花说不过她,干仗总是吃败仗。”
心有灵犀唐·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
心有灵犀一点通唐 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身无彩凤双飞翼,心有灵犀一点通。”
打牙撂嘴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这里他女人陪着这些丫鬟小厮吃酒,又和那小厮们打牙撂嘴儿的玩笑。”
打牙犯嘴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十五回:“越发在人前花哨起来,常和众人打牙配嘴,全无忌惮。”
打牙配嘴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十三回:“(这妇人)常和从人打牙配嘴,全无忌惮。”
打落牙齿和血吞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为了团结,为了大敌当前,顾全抗战,只好‘打落牙齿和血吞’。”
拔犀擢象宋 王详《与丞相论郑武子状》:“敕局数人,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时者,然而析理精微,旁通法意,鲜如克。”
拨嘴撩牙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围释》:“中间放着个蓼儿洼,明助着番家打汉家。通事中间,拨嘴撩牙。”
挑牙料唇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二折:“又不是挑牙料唇,只待要寻争觅衅。”
挤牙膏陆文夫《写在<美食家>之后》:“如果所有的人从生到死都是向嘴巴里挤‘牙膏’,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消化器官的退化。”
斗牙拌齿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众人虽俱是珍哥的旧日相知,只因从良以后便也不好十分斗牙拌齿,说了几句正经话,吃了几杯壮行酒。”
束贝含犀元·汤式《一枝花·赠妓素兰》套曲:“染一枝春色淡,攒两叶翠痕低,束贝含犀,另一种风流意。”